10/28/2007

深秋的紫竹院

来北京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去过号称翠竹王国的紫竹院,虽然这个公园也就近在咫尺。上周从成都回来后,还欠人一个约会,本想趁着暂时不忙,去潭柘寺一游的,无奈周六天公不作美。周日的天气突然好了起来,于是约定前去国家图书馆南边的紫竹院一游。

走前在网上查了查资料:
  “紫竹院的由来,和附近的庙宇有关。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慈圣皇太后”出资巨万,在广源闸西边兴建万寿寺时,随着将紫竹院的庙宇纳入万寿寺,这里就成了万寿寺的下院,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紫竹禅院”,紫竹院由此得名。这一带地区都称紫竹院了。园内西北一带还有“紫竹院”庙宇的遗址。换句话说万寿寺内有一座古庙,叫紫竹院。
  紫竹院是三湖两岛、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翠竹全园占地14公顷,其中水面占11公顷,成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景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该园的竹景是经长期营造的结果。园内所种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是分别从四川、福建、苏杭、日本等地引进的。当年从南方引来各种各色竹种,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寿星竹、金镶玉竹。特别在古庙旧址上种了成行紫竹,茎为紫褐色。目前园内各处共有竹54个品种,50万株,但以紫竹为众,紫竹院已成为以竹为主的竹景公园,尤其以紫竹为最有名气。”


从中关村保福寺桥南出发,坐上319,在白石桥下车,穿过白石桥立交,在十字路口的西北方向就是紫竹院的入口。现在的公园都是开放式入口,不用门票。

一进得大门,就被浓郁得植被吸引了,没想到周围繁华的都市里还有这么一处枝繁叶茂,大树参天的所在。虽已深秋,绿意犹在,而秋天的金黄带来了些许辉煌感觉。

公园门口的参天大树


紫竹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从东门进去,中间是被两个小岛分割出的一大两小三个湖区,大湖区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整个北区都是以翠竹为主,其它地方散落着绿地、翠柳、青松以及各种游乐设施。地方不大,一天就可以走个遍。里面环境清幽别致,适合休闲放松。偶尔还能遇到有自发组织的声乐团体吊嗓子,唱得都是激情彭湃的革命歌曲,歌颂伟大的党歌颂祖国,也能顺便回忆一下激情燃烧的岁月。

寒冬、初春、盛夏时,这片土地定将是另外一副景象,有不同的看点和特色,如有机会,一定再度光临。


石拱桥旁,垂钓的老者和成双成对的年轻人


火把树?这种只顾一心向上冲,不关心自己的枝枝蔓蔓的树,一旦长高,会不会变得头重脚轻根底浅?


湖畔垂柳,绿意正浓,哪有深秋的感觉


不像北国秋天的景致


叶的飘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佳人远去,空留背影,莫非是传说中的一叶知秋?


池旁苍松


碧渠两岸双柳翠

10/22/2007

不经意间,很多年就这样过去了

刚刚收拾从成都回来的照片,应一位朋友的要求,把其照片列出来email过去,以此纪念某个短暂存在的发型。在整理的时候,碰巧翻到同一个人两年前在海南旅游的照片,两相一对比,我才发现:原来,在不经意间,很多年,就已这样匆匆过去了……


多年以前,那个扎着整齐的马尾,微笑的时候总是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那个喜欢不时用左手抓抓右肩肩包的小姑娘,就这样永远地定格在了记忆里。而在二零零七年十月廿一日,这个成都秋日阴郁的早晨,安静地端坐在镜头面前,在舒缓的音乐中优雅地拌着咖啡,偶然莞尔一笑的,是一位衣着时尚的都市丽人,一位温和优雅的成都粉子。年华老去,似乎就在意念一动间,哪里用得着十分钟……

很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很多东西都只剩下斑驳的记忆,而我依然在这条道路上默默前行,偶尔看看四周,却全是离去的挥手致意。于是,我不再抬头,不再理会他人的幸福与痛楚,也不再计算这些年自己的得失荣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步伐孤独而坚定。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将再也迈不动自己的双腿,再也无法睁开双眼,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一定已经燃烧了最后一滴热血,拼干了最后一滴汗水。

那个时候,我们的嘴角一定挂着宽容和满足的微笑……

10/20/2007

成都人民的幸福生活

10月19日上午,官方任务总算结束,一身轻松联系上木耳,住到了熟悉的川大西门附近。晚上和他们小两口吃了在科苑宾馆小聚了一餐。BaijingMM还是那么Nice,晚饭过给木耳同学放了大假,任由我处置。

经过一翻周折,抵达成都酒吧的旗舰“小酒馆”的芳沁店。这里正在庆祝“小酒馆”的周年庆,一支名为“旋转的幻象”的年轻乐队正在台上头戴假发,翻唱经典老歌。

传说中的"小酒馆":台上的乐队叫做旋转的幻象

这里门票和啤酒价格便宜,舞池和舞台也比较狭小,乐队相当的阳光,他们在唱歌,并且仅此而已,观众也相当文静,没有愤怒也没有pogo,当然更没有思考,没有passion,这些东西太过沉重,大家不过是来找点乐子而已。生活在成都这样一个城市,大家沉迷于这里的美食、美人,还有这里闲适的氛围,这里最缺的是郁闷,也没有心灵的困境,无需思考,兴致来了跳两曲,没兴致就坐下安静喝酒,如此而已。

传说中的"小酒馆":吧台附近

传说中的"小酒馆":吧台里的服务员,有几分风尘味

乐队翻唱了七八九十年代的几首大路歌曲后,摘掉套在头上的爆炸式假发,开始唱起了自己的歌曲。这个桥段让我想起了“Friends”里面Monica呆过的一个餐厅中她的玛丽莲.梦露装。

他们在唱“自己”的歌,但是我听不出来“他们”是谁,他们并不主张什么,也不反对什么,他们并不想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他们也在传达点东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就像传达快乐,大家觉得开心就行。相当“和谐”的一支乖娃娃乐队,我真想冲到成都宣传部为他们求一块锦旗,上书“精神文明先进工作团体”,下面一个副标题,“-授予年轻的‘小放牛‘乐队”。

传说中的"小酒馆":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

不到十二点,演出结束,在木耳的指引下,我们在领事馆路好友多附近找到一个吃路边烧烤的十字路口。小小的夫妻手工作坊,没有自己的门面,只能在夜晚十一点,城管人员收工后才开工的路边大排档,但是味道却是相当的巴适,比伟大首都五块钱一串的烧烤还要巴适。期间还见识了另外一个摆摊的大爷亲手调制银耳莲子羹。吃得我对成都留恋往返……

折腾了一夜,第二日直到午饭时间才醒来,和弟弟妹妹碰面之后,首先去了川大南门外的家常炒菜,这里是我的最爱,每次回成都有机会我都会来这里。这里的川菜香辣可口,不论荤素,火爆顺滑,让整个人觉得通透!

川大南门外的家常四川菜,弟弟妹妹们的战斗力不错,桌上已所剩无几

很久没有回学校看看了,带着弟弟妹妹重游了一翻新川大。在川大诺大的校园里,我再次温习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心境。在这里,我可以轻车熟路找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可以给弟弟妹妹介绍各个地方的有趣故事,我甚至可以给他们讲讲二教的红马甲。但是在这个校园里,我再也找不到自己,找不到那些多年未见的友人。“友人”,这个词本身用得让我有些心虚,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词汇。

故人远去,不再回首,只有我还常常回到这里,呆坐在荷花池边,凭吊那些逝去的青春。我问我自己,你每次坐在那里都在想些什么?我无法回答我自己,我不知道该想什么,也不知道能够想些什么。只是每次到成都,我就会不由自主回到这里,回到这里来发呆:没有痛,没有苦;也没有开心和快乐。“我是到这里来体验麻木的”,--我总算想到了一个还算合乎逻辑的答复。


新修的基础教学楼,在行政楼后面西北方向

秋天的荷花池,还是充满绿意

从东门进入时看到的荷花池


送走了弟弟妹妹,迎来了木耳同志和Baijing女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体验一把地道的川大校园特色风味餐馆。

从西门进入,叫上两个“小红帽”(川大校内三轮车),直奔北苑宾馆,出得那个著名的小门,就是更加著名的红瓦寺街。往南快到路口时,有一排破得不能再破的小店,其中有家用cocacola的牌子写着“美食每刻”就是我们今晚的聚餐地。地方随破,味道却一点都不含糊,下面这张“雅安泡椒烤鱼”的出锅照不论在何时看起,我的唾液分泌速度立马加剧!正宗的四川泡椒,加上香脆的子姜,拌上豆豉、花椒、葱段,黄瓜等各种佐料,与鲜嫩的雅鱼放到一个平地大铁盘上,浇上适量油,再用猛火狂烤。刚出炉的烤鱼一端上桌,姜椒鱼油的味道火爆地拼凑在一起,再加上黄瓜的清香,简直让人肾上腺素分泌加剧。吃起来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岂他妈一个爽字了得!

木耳夫妇推荐的泡椒烤鱼,位于川大北门外的红瓦寺

吃完一结帐,一斤鱼才十二块钱,付钱付得我相当愧疚,总感觉占了饭馆老板的便宜。当然也顺便在心底问候了一下北京的物价制订者,特别是能够制定房价和某些店水煮鱼价格的相关人员及其家人。

绕过原文化路的入口,来到“老字号”的黎明音像。这个店自从我知道以来,就有将近十个年头了,到如今依然挺在同样的位置,只有其过人之处。正和木耳淘着蝶,店里突然响起了一个粗犷的男声,但是歌声唱得却非常细腻动人,这一瞬间,我好像有点震撼,而就是这一瞬间的震撼,我喜欢上了这首歌曲。木耳观察力细致入微,早已看出我的心思,叫店员给我拿出了原装的CD。原来出自耳闻已久的David Huang最新专辑《Passion》。

黎明音像的背景歌曲还是很具特色,他们不一定总是放最新的CD,但是你总会发现有能打动你内心的一曲。就算不能打动你内心,你也发现在这样的曲调映衬下,店里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的别致。

选了几张D9,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也算有所收获。去木耳家再淘了淘,观摩了暴力美学的及至--"300"。大家都有新的打算了,明天又将各奔东西,互道一声珍重,挥挥手继续自己的征途。

接下来,Passion细腻的忧伤与决绝,伴我渡过了又一个漫漫长夜……

10/19/2007

成都三日行

依然记得当年逃离成都时的狼狈模样,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天空的浓云依旧低沉压抑,背上行囊,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踏上了未知的征途。在火车缓缓驶过广袤的成都平原时,我整个人无力地靠在坐椅上,顾不得旁人的异样的眼光,一个人泪流满面……

那种感觉叫无奈,一种明知不可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一种为亲自为自己履行过场的无奈。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历经这么些年的磕磕绊绊之后,我又回来了,公园二零零七年的十月十六日,从数万英尺的高空,我回来了。

这一次,不在悄然而过,径直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只是身份有所变化。看着报告大厅里面拥挤的人群,我想十几个月之前,我也差不多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现在,我已经不用和他们去抢座位了。虽然我心里清楚,其实我还是我,其实这一切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真正的变化,还远没有来到。

万人仰慕的偶像在上面侃侃而谈,谈未来软件业发展的趋势,谈未来中国软件的挑战,在座的软件人面临的机遇以及自己人生经验的一些总结。同事上台做的Demo确实不同凡响,那些我已经见过数遍的东西在现场氛围的烘托下,感觉又有所不同,格外的震撼。接下来的Q&A中,很显然在座的学子们对偶像本身的关注和兴趣远远超出了某某公司以及世界和天朝的软件产业。

  总结一下偶像同志讲座中的观点:
  所谓IT = IP + IQ
  所谓人才 = 4E + P(Energy, Energize, Edge, Executive and Passion)
  所谓成功要素 = Curiosity, Simple, Confident, Judgement and Mindset

做秀完毕,已近十点,打车回酒店。总府路皇冠假日酒店的套房家具陈设都比较简约朴实,有点家的感觉,不像有的酒店整个房间就给人印象就是到了个花天酒地的所在。酒店的服务也非常贴心,只不过看了看房卡上的价格,比我在北京中关村一个月的房租还贵,谨慎地赞一下Travel Desk的哥们,不知道偶像同志在喜来登的套房会不会再涨一个数量级。

接下来的两天,做了什么呢,很简单:改改卷,面面人……

成都学生试卷答的不是一般的糟糕,实在找不出几个合格的Candidate来面谈。左选右挑找了七八个小青年来酒店面谈,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五点半,一直没怎么消停过,最后觉得就一个学生还不错。

十八日面毕,和几个同事去逛成都夜景。离开成都不少年头,在成都的时候也没怎么好好逛过,说了很多外行话,同行的HR mm说,你一点都不象曾经在成都念过四年书的,我说你多要我来成都面几次我就象了。

灯光映照下锦里的戏台子


华灯初上,坐在锦里牌坊口弹奏古筝,品评茶道的姑娘


与前几日比较起来,这是一个丰富的夜晚,逛了锦里,尝了小吃,又去川大南门郭家桥品味正宗的麻辣钵钵鸡,而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南二环外的电动城,又留下一群疯狂的身影。具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一直都是最吸引人的,不论受过什么教育都一样。几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也在贪欲的勾引下丧失了理性,疯狂投入无数游戏币,直到两手空空。

川大南门外,麻辣爽口的钵钵鸡


旁边几位本地人则更像职业游戏者,他们两眼无神,直勾勾地盯着不断跳动的硬币,双手因为触摸了太多的硬币,已经沾满了漆黑的污渍。由于他们有太多的游戏币,已经在游戏机里面形成了完整的循环,投进去多少过不了多少时间就出来多少,实在没办法明白他们究竟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了什么。如果这种方式也能Kill Time,那可以帮助他们Kill Time的活动岂止千万。估计有不少人是本性的贪欲在硬币哗哗落下时得到极大满足,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群病态的都市呆瓜……

出了电动城,Demi女士显然意犹未尽,和我们大谈特谈丽江的疯狂Disco,谁知我们都是好孩子,我虽然偶尔去一些音乐酒吧坐坐,但是显然没去过花天酒地的Disco Bar,而且似乎这个时段也很难再慢慢去找了。Demi只得陪我们逛逛深夜的天府广场,一起聊聊近期看过的蝶,读过的书,谈谈国内IT行业的小圈子,谈谈自己曾经的梦,直到广场上几乎所有的灯光都已熄灭……

这个深沉而安静的夜,难得的惬意……

10/14/2007

电影日志 - 美味情缘

十月十四日,第一次去iMegaBox影院。

影院位于中关村鼎好和海龙的后面,中关村购物广场的三楼。距离稍微远了点。影院购票休息大厅装修得很豪华,超大屏幕不断播放最新的电影预告片。出票的窗口比较多,休息的座位也比较舒服,这点比华星和星美都要做得好。

进入电影放映大厅,橘红色的装修格调显得十分鲜艳,每个放映小厅门口都有大大的阿拉伯数字标明编号,以免观众走错。因为刚刚开业,座位和放映设备还算不错,音画效果比华星的好,比起星美稍微差了一点。

至于电影的内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在现在中国的电影工业运作机制下,能到影院里面看的电影你能说什么呢?不过说到我自己到影院看电影的原则,倒是可以简单做个总结:
  第一,看场面和效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这类电影只有电影院才能体会到现代电影工业对声音和视觉效果的极致追求。这类电影通常都是单位包场或者和一堆大老爷们一起看。
  第二,看流行风潮,比如每年的贺岁大片。这类电影创作的目的也很简单,给年末的人带来一部消遣的大戏。让观众消遣,有很多手段,比如疯狂搞笑,比如巨星云集,或者视觉盛宴。这样的电影往往事前炒作再三,其本身已成一个公众事件,你觉得是好片也好,烂片也罢,都要去看一场,才觉得自己没有脱离这个社会,和别人或褒或贬时才有素材和底气。这类片的典型是张艺谋和冯小刚的电影,这些电影既可能和同学朋友去看,也可能和异性朋友去看。
  第三,看的不是电影,看的是和你一起去看电影的那个人。这类电影通常都是帅哥美女主演,内容一浪漫感情故事为主,编剧没有差到弱智的程度,但人家也没想给你讲一个揭示人类生命意义或者探索现代人内心困境的深刻故事。看电影的通常都是青年异性朋友,买盒爆米花,买瓶可乐,坐在昏暗的沙发上,等待银幕中男女主角浪漫一刻的到来时,为现实中彼此的关系的发展做点酝酿,仿佛银幕中男女主角积累的感情可以转嫁到自己与异性朋友的生活中来一样。

比如今天的“美味情缘”就是典型的第三类电影,大美女泽塔琼斯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郎,因为过往经历,内心非常封闭。身为一家高级餐厅的主厨,工作十分出色,对手下和客人也非常挑剔。然而,突如其来的两个人改变了她原本如星形轨道般规律的生活。

姐姐出事后留下一个七岁的小姑娘需要照顾,小姑娘内心敏感细腻,对逝去的母亲十分依恋。无法敞开心灵的两人生活在一起问题不断。而更加糟糕的是餐厅里雇佣了一个英俊的意大利小伙,担任副主厨一职,以暂时弥补泽塔琼斯因家庭问题给工作带来的影响。控制欲望极强,对人戒心很重的她很快发现自己在厨房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和威胁,漂亮的主厨和英俊的副主厨摩擦不断……

就如几乎所有浪漫爱情故事一样,在意大利帅哥的帮助之下,泽塔琼斯和小侄女敞开心扉,重拾亲情。而他也成功通过可爱的小姑娘做为中间桥梁,对大美女主厨大施浪漫真情攻势,解除了泽塔琼斯内心对他人的戒备。泽塔琼斯也通过诸多经历重新认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投入到了一段幸福美妙的人生旅程……

抛开几乎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之外,这部电影比较可取的有两点:一是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而是厨房幕后的繁忙复杂。一般人都有过去餐馆吃饭对上菜速度颇有微词的经历,却很少有机会见识在上菜服务员背后的场景。那是一个充满复杂工序和调度的地方,紧张得如同战场。要做好一名合格的主厨,除了精湛的厨艺,管理调度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那个浪漫的意大利帅小伙在厨房放音乐的创意也让人不禁想起放牛班的春天。

如果你约到了一个异性朋友,想去影院昏暗的灯光下培养一下感情,这部电影还算凑合。

10/01/2007

国庆巨蛋半日游

  中秋节的时候听说巨蛋里面试演了。因此国庆一到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天安门去瞅了瞅,不看不知道这一看还真是吓一跳。

  印象一:蛋,这是个真真切切的蛋!君不见其椭圆的蛋壳,在其中部露出少许蛋清,让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里面的蛋黄?

巨蛋远眺,其实也没多远


  印象二:这不仅仅是个蛋,准确说它是一个荷包蛋!君不见其四周的汤汤水水?说不定里面还放了白砂糖嗫,当然这需要先锋人士的去勇敢尝试证实,而我恰好不是,相当遗憾的“恰好”。

看见周围的汤水了吧,这个荷包蛋的造价可不便宜。平均起来中国每个人都要少吃好几个真正的荷包蛋才能把这个“荷包蛋”给Make出来。当然决定Make这个“荷包蛋”的人没有过问过全国人民是否甘愿少吃那几个营养丰富的荷包蛋,他们也不关心。


  印象三:只有人放风筝,没人放鸽子。至少我没有看见,当然我只是我,我的观点不一定反映了自在世界的客观存在。

有人在巨蛋的后门处放风筝,还好没有放鸽子。看到风筝我突然想到了很多小学老师教育的寓意。我就选其中一个吧,希望我们伟大的巨蛋步步高升,就像天上的风筝一样,越飞越远,直到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印象四:从其设计者背景、该作品形状多方面考虑,该蛋的启用时间和西方某著名人物会有密切关系。极有可能开启者是位德高望重的白胡子老爷爷,骑着神鹿车,划过天际,从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厅专用厨房的烟囱里转将下去,亲手启用这颗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蛋”!

后记:
  接最新线报,巨蛋的官方网站已经开通,根据官方通报显示,此蛋歌剧分部将在2007年12月25日正式迎接各方宾客的到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蛋”,西方人士已经在数千年以前就为我们考虑周全,将此日命名为“圣蛋”节。
  为了彰现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了中华民族的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让我们万众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