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段时间没写点东西了,尽量按时间顺序把想记录的补上。
1. 12月中豆瓣正式推出了豆瓣电台,和亦歌比起来:
优势
- 拥有更多用户音乐方面的偏好信息,推荐播放的音乐更对胃口
- 注重个性化“电台”这个更吸引人的概念,而不是已经拼成一片红海的“在线音乐播放器”
- 模仿了传统电台的广告模式,“钱景”看好
不足
- 产品的用户体验还应该向亦歌多学习
- “个性化”、“个人化”的感觉还是不够
2. 当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都投向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关注世界政要们如何携手减排、拯救日益“变暖”的地球的时候,我们却又不断面对冰雪洪水灾害横行世界的报道。这个我们生活了亿万年的星球究竟是在变暖还是变冷?所谓“低碳”似乎已经变成一场纯粹的国家间政治角力,一个商家们炒作的新突破口,和所谓的环境气候似乎没有几毛钱的关系。
3. 新年的一月份,在一个新地方settle down,感觉生活一下丰富了很多。一个教训:生活和工作还是要有一些的界限,给彼此一些缓冲区。张弛有度,方能可持续发展。
4. 一月底的周日,凌晨三点半起床,在瑟瑟寒风中站立数小时后,总算在几千人的队伍中,以No.9的排位拿到了电影博物馆3D IMax Avatar的入场券。位置在倒数第二排的正中,对于3D电影而言堪称整个影院最巴适的;所谓开创影视技术新时代的视听效果确实值得称道,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强烈。不过某人说,全3D电影其实也不过如此,当年我在大英博物馆如此这般……
(洋气的海龟同志,劳请阁下炫耀资历的时候,也顺带适当考虑下众多土鳖一开眼界时的兴奋以及凌晨排队买票的不易。)
5. 为了3D IMax版Avatar的票,做了不只一次尝试,综合几次的经历,有个体会: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即使你只想取得一定程度的领先,你在准备的时候也必须按照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的标准去努力,否则你的付出极有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一句话:面对激烈竞争,努力必须做到极致,不能给对手任何机会。
6. 二月份,做了回数码潮人:
- 淘汰了N记的老爷机,换为HTC Hero(G3),对所谓的智能设备系统还算满意
- 抛弃了使用多年的有线宽带,选择了电信的天翼3G外加某山寨厂的3G Wireless Router。使用了一个多月,感觉性价比非常不错。只可惜目前的运营商对3G数据卡的业务在逐渐收紧
- 在淘宝上买了个双网双待的山寨之王的产品作为后备机,随便玩了玩,Feature不错,但Quality实在不敢恭维
7. 年关,众人反省过去一年的得失教训,有位老大说的话还是值得参考:
- Having Mission
- Doing with Style
不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有些有益的启示。
8. 大年初一,在北京过了多次春节,第一次去逛地摊庙会。尝了回三十万人民币量级黄金地段摊位上二十人民币一串的烤肉。从顾客的疯狂程度来看,《大碗的葬礼》中疯人院描述“成功人士”那哥们真不是疯子,倒是洞悉人心的观察家。
这次庙会上看似人潮汹涌、商贩众多,却始终觉得不够热闹,活动形式还是有待丰富。另外有个有趣的发现:今年逛庙会的游人头饰异常丰富。
9. 春节期间,为了更好理解某老大推荐的文章,随手翻译了一篇forbes网站上的文章Why Great Companies Fail?没想到颇受欢迎,有一些评论,也有一些转载。
10. 听到一句话,记之:“初学者眼中凡事皆有可能,行家心中可行之途无多。” —— 日本禅修大师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时政.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时政. Show all posts
3/01/2010
5/23/2009
读书笔记 - 《小趋势》
经东旦同学推荐,最近读了此书,以下是笔记。
整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读,一部分是序言和结论(估计读的人不多,其实信息含量很大),另一部分是构成主体的75个案例分析。

Part I - 序言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1. 全书主要观点
- 现代社会不再是几个阶层或者集团的简单构成,已经被分隔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特征的小群体,这些规模不大、特征迥异但却为数众多的小群体正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对未来政治、商业趋势的预测极具指导作用。
2. 什么是小群体、小趋势?
- 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在一起的小组织是所谓的小群体,这些团体成员共同的诉求和目标,就是所谓的小趋势。为什么被称作“小”群体、“小”趋势? 因为相对于全体人口总数,这样的群体成员数非常微小,但1%的比例是作者认为这些群体、趋势能够对未来产生影响的底线。
- 现在的社会正向着几百(甚至更多)个“小趋势”方向发展,而不是少数几个“大趋势”方向发展。
3. 为什么会产生小群体、小趋势?
- 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平,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变大,团队的结成和沟通变得容易,追求个性变得更加现实。
- 星巴克经济(Startbucks Economy)取代福特经济(Ford Economy),个人选择的空间空前广阔。在福特经济中,很多人生产一种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品;而在星巴克经济中,几个人生产几千种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个性化和自由选择的胜利,让社会趋势变得百花齐放。
- 人们的选择越多,就越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愈来愈小的一部分中去。
4. 怎么发现这些小趋势?
- 人们通常依赖:新闻、媒体、杂志以及个人亲身经历这类不可靠、片面的信息来源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 我们应该用数字说话而不是依靠主观臆测
- 可信赖的数字来源于民意调查和宏观统计
5. "小趋势"成为潮流的影响?
- “主流”观念减少,个人选择的成本增加,选择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智慧
- 价值观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变得更加宽容:什么事情都不会只有一种方法
- 各种利益团体的广泛存在,民主社会的管理将变得更加艰难
- 大众传媒影响力降低,个性化营销成为主导方式,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Part II - 案例分析
总共分为15部分,总共75个案例,涉及感情、工作、宗教、健康、家庭、政治、青少年、食品、技术、娱乐、教育和时尚等领域。
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些观察和观点:
1. 高智商或是说是精英们更关注于个性,而大众才是更关注于理性
2.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过去(Cache的LRU算法?)
3. 科技正不断发展,但宗教变也得更加温和实用,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4. Live Apart Together的夫妻越来越多
5. 依靠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有病自医的人越来越多
6. 在家而不是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逐渐增多
7. 非盈利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8. 女性的审美习惯对数字产品的设计变得举足轻重
9. 技术Geek其实比普通人更加喜欢社交活动
10. 不喜欢清理、生活比较邋遢的人,往往都是文化程度高、比较富有的“忙碌人”
11. 不少恐怖分子其实都是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才能卓著的理想主义者
Part III - 小结
优点:
1. 材料收集广泛,内容(案例)丰富,信息量大而且所选取的角度也确实比较新颖;
2. 对每个“小趋势”,除了描述现象本身,也分析了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政治、商业的影响;
3. 此书最后给出了前面每个Case中提到的数字、图表的来源,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肯定和学习。
不足:
1. 作者一再强调1%:如果某个小团体成员占到在全社会人口比例的1%以上,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小趋势”。为什么是1%,不是10%也不是 1‰? 这个观点是其大部分案例分析中的基石,但作者并未对这个观点本身给出有力的论据,也没有严密的论证。
2. 书中描述了诸多小趋势,也给出了来源、做出了其影响的分析,但是,这些小趋势具体是怎么被发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新的小趋势?我们能保证找出所有正在发生的新趋势么? 作者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回答。
Tips:
- 此书最值得一读的,是原书开篇的序言和最后的结论两章,中间总共75个Cases,挑出部分感兴趣的话题仔细读读,其它的浏览浏览也就差不多了。
- http://www.microtrending.com/index.php 有关于此书的最新信息
整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读,一部分是序言和结论(估计读的人不多,其实信息含量很大),另一部分是构成主体的75个案例分析。
Part I - 序言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1. 全书主要观点
- 现代社会不再是几个阶层或者集团的简单构成,已经被分隔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特征的小群体,这些规模不大、特征迥异但却为数众多的小群体正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对未来政治、商业趋势的预测极具指导作用。
2. 什么是小群体、小趋势?
- 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在一起的小组织是所谓的小群体,这些团体成员共同的诉求和目标,就是所谓的小趋势。为什么被称作“小”群体、“小”趋势? 因为相对于全体人口总数,这样的群体成员数非常微小,但1%的比例是作者认为这些群体、趋势能够对未来产生影响的底线。
- 现在的社会正向着几百(甚至更多)个“小趋势”方向发展,而不是少数几个“大趋势”方向发展。
3. 为什么会产生小群体、小趋势?
- 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平,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变大,团队的结成和沟通变得容易,追求个性变得更加现实。
- 星巴克经济(Startbucks Economy)取代福特经济(Ford Economy),个人选择的空间空前广阔。在福特经济中,很多人生产一种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品;而在星巴克经济中,几个人生产几千种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个性化和自由选择的胜利,让社会趋势变得百花齐放。
- 人们的选择越多,就越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愈来愈小的一部分中去。
4. 怎么发现这些小趋势?
- 人们通常依赖:新闻、媒体、杂志以及个人亲身经历这类不可靠、片面的信息来源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 我们应该用数字说话而不是依靠主观臆测
- 可信赖的数字来源于民意调查和宏观统计
5. "小趋势"成为潮流的影响?
- “主流”观念减少,个人选择的成本增加,选择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智慧
- 价值观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变得更加宽容:什么事情都不会只有一种方法
- 各种利益团体的广泛存在,民主社会的管理将变得更加艰难
- 大众传媒影响力降低,个性化营销成为主导方式,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Part II - 案例分析
总共分为15部分,总共75个案例,涉及感情、工作、宗教、健康、家庭、政治、青少年、食品、技术、娱乐、教育和时尚等领域。
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些观察和观点:
1. 高智商或是说是精英们更关注于个性,而大众才是更关注于理性
2.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过去(Cache的LRU算法?)
3. 科技正不断发展,但宗教变也得更加温和实用,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4. Live Apart Together的夫妻越来越多
5. 依靠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有病自医的人越来越多
6. 在家而不是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逐渐增多
7. 非盈利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8. 女性的审美习惯对数字产品的设计变得举足轻重
9. 技术Geek其实比普通人更加喜欢社交活动
10. 不喜欢清理、生活比较邋遢的人,往往都是文化程度高、比较富有的“忙碌人”
11. 不少恐怖分子其实都是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才能卓著的理想主义者
Part III - 小结
优点:
1. 材料收集广泛,内容(案例)丰富,信息量大而且所选取的角度也确实比较新颖;
2. 对每个“小趋势”,除了描述现象本身,也分析了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政治、商业的影响;
3. 此书最后给出了前面每个Case中提到的数字、图表的来源,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肯定和学习。
不足:
1. 作者一再强调1%:如果某个小团体成员占到在全社会人口比例的1%以上,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小趋势”。为什么是1%,不是10%也不是 1‰? 这个观点是其大部分案例分析中的基石,但作者并未对这个观点本身给出有力的论据,也没有严密的论证。
2. 书中描述了诸多小趋势,也给出了来源、做出了其影响的分析,但是,这些小趋势具体是怎么被发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新的小趋势?我们能保证找出所有正在发生的新趋势么? 作者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回答。
Tips:
- 此书最值得一读的,是原书开篇的序言和最后的结论两章,中间总共75个Cases,挑出部分感兴趣的话题仔细读读,其它的浏览浏览也就差不多了。
- http://www.microtrending.com/index.php 有关于此书的最新信息
4/12/2009
读书笔记 -《无畏的希望》
《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 - by Barack Obama

"Audacity of Hope"原本是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在波士顿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讲的标题,此次演讲的大获成功让一位政坛新星冉冉升起,也难怪会被奥黑选作自己第二本自传的书名。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自传,倒不如说是总统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宣传册。奥巴马在书中探讨了自己对整个美国政治、社会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期唤醒迷途中的美国人民对美国、对未来的希望。
Chapter 1 - 民主党和共和党
主要总结了自己对总统竞选活动反映出来的政党之争:已经脱离了应有的政治理想,仅剩政治野心,并导致导致美国社会问题丛生。然后分析了两党历史上的合作,以及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直至提出自己的理想:抛弃党派之争、团结起来去解决美国社会的顽疾 - 一个困难,但是仍然是一个值得努力去实现的梦想。
Chapter 2 - 价值观
号召大家重新追寻一个梦想,在一个极端多元的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样的社会,确定一个绝大部分都认可的基本原则是困难但又必要的。社会制度及其背后的思想,都是“构造”出来,“合众”起来的美利坚则更加典型。因此,奥巴马对价值观的追根溯源不可避免转向《独立宣言》,以及开国元勋们的启蒙著作,但也止步于此。毕竟,奥巴马只是一个美国的政治家,不是超越国界的哲学家。对于“重声统一价值观”的价值,奥黑说,“这是我们做为一个民族的特征”,“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将放弃最好的自我”。
Chapter 3 - 我们的宪法
奥黑反思看待开国先贤制定的宪法的两种态度:一方观点认为应该将最初的宪法奉做神明,一丝不苟地遵照执行最初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另一方认为在遵循最初法律本质精神的基础上,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所考虑的具体问题所在的历史、背景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再做判断、寻找答案。看来美国也有教条主义、在其所谓自由、民主背后也有思想雷区。做为律师、法学院教授出身的奥巴马自然是同意后者,他说“它(美国宪法)不是静止的,而是活的文献,我们必须把它放入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中解读” - 与我党某核心多年前发明的“与时俱进”如出一辙。希望奥巴马同志能带领美国人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大胆解放思想,在新时期条件下,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谱写有美国特设资本主义的新篇章!
Chapter 4 - 政治
从自身跌宕起伏的竞选经历来讲述政治上的明争暗斗。这本来是很值得期待的一章,但是奥巴马对关键问题避重就轻,对所有自己竞选转机全部用“转机再次出现了”、“出于种种原因”一笔带过。除了informational,此章意义不大。
Chapter 5 - 机遇
这章和第八章外面的世界,是此书最有价值的两章。奥黑在这张主要讲述自己对未来政府的初步构想。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职能的定位,从美国建国以来就备受争议,从小政府到大政府,又从大政府到小政府。奥巴马仔细分析了这几次政府定位调整的大时代背景以及最后的效果。最后的结论是,“所有权社会”的小政府模式在现在的美国国内外形势下行不通,必须要适当加强政府职能。
如何加强?
- 加强国家对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的投入,保持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 发展新能源技术,摆脱对石油依赖带来的巨额开销以及战略风险
- 重新建立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社会契约”:全国性的医疗、失业保险机制
美国现在经济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全球化的问题。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国际分工的加剧,美国国内传统行业不敌新兴国家低廉劳动力的冲击,面临产业格局变革的困境。但是美国人在“公平”的社会里过舒服日子过习惯了,习惯于得到和他人“对等”的福利待遇,习惯于对外部世界的优越感。这个失落的劳动力大军对产业格局变革阻挠重重,也给美国公共福利事业留下沉重的包袱。
奥巴马看到了问题,对基层人民许下了美好的诺言,不过是否能实现,恐怕还是个未知数。他的前几任都看到了问题所在,上任初始都有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但都无功而返。
这一章中,对美国建国以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的梳理和分析,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Chapter 8 外面的世界
虽然奥巴马在书中对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行为频频使用“被迫”“不情愿”这样的字眼,也处处不忘讽刺打击在任总统的现行政策,但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建立和发展脉络的分析还算相对比较客观,也并不否认背后的利己动机。奥巴马认为美国真正的军事威胁会来之于少数极端势力,大国之间至多发生经济和国际事务的竞争,并以此判断做为自己对外政策设想的依据。除此以外,奥巴马也用了不少笔墨来为美国继续充当世界救世主寻找佐证。
chapter 6/7/9 信仰/种族/家庭
这几章意思不大,第六章的信仰是关于奥黑自己是怎么成为一个并不纯粹的基督徒的:拥有现代的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上帝;第七章分析种族问题,没想到直至现在,种族依然是美国社会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黑小子还不算忘本;最后家庭这章,里面有些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力的人的一些8g,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
小结
1. 整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信仰、家庭等方方面面。就算要想读懂个大概,也得需要花点功夫做做功课的。不过这一折腾下来,对美国也会有个整体宏观的了解和把握,也算读这本书的另外一点收获。
2. 奥巴马分析问题还算客观,但其溯源多止于两百年前的“建国先贤”,对世界其它文明提及甚少。即使是在分析自己国内问题,也可以“借鉴世界其它文明的优秀成果”,奥黑还是显得有些自大狭隘。
3. 从书中看来,小黑同学是位有理想的实用主义者,给了太平洋对岸的人民很多希望和梦想。不过这毕竟只是本竞选时出版畅销书籍而已,谁一开始不是对选民吹嘘的天花乱坠?实际效果,还得听其言,观其行。
4. 小黑同学通过此书,成功宣传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把一本政治自传变成了总统竞选的宣传武器;另外也对自己个人进行了成功的营销宣传,很多人合上书页即迷上了这位一旦当选就改变美国历史的混血黑人。

"Audacity of Hope"原本是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在波士顿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讲的标题,此次演讲的大获成功让一位政坛新星冉冉升起,也难怪会被奥黑选作自己第二本自传的书名。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自传,倒不如说是总统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宣传册。奥巴马在书中探讨了自己对整个美国政治、社会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期唤醒迷途中的美国人民对美国、对未来的希望。
Chapter 1 - 民主党和共和党
主要总结了自己对总统竞选活动反映出来的政党之争:已经脱离了应有的政治理想,仅剩政治野心,并导致导致美国社会问题丛生。然后分析了两党历史上的合作,以及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直至提出自己的理想:抛弃党派之争、团结起来去解决美国社会的顽疾 - 一个困难,但是仍然是一个值得努力去实现的梦想。
Chapter 2 - 价值观
号召大家重新追寻一个梦想,在一个极端多元的社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样的社会,确定一个绝大部分都认可的基本原则是困难但又必要的。社会制度及其背后的思想,都是“构造”出来,“合众”起来的美利坚则更加典型。因此,奥巴马对价值观的追根溯源不可避免转向《独立宣言》,以及开国元勋们的启蒙著作,但也止步于此。毕竟,奥巴马只是一个美国的政治家,不是超越国界的哲学家。对于“重声统一价值观”的价值,奥黑说,“这是我们做为一个民族的特征”,“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将放弃最好的自我”。
Chapter 3 - 我们的宪法
奥黑反思看待开国先贤制定的宪法的两种态度:一方观点认为应该将最初的宪法奉做神明,一丝不苟地遵照执行最初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另一方认为在遵循最初法律本质精神的基础上,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所考虑的具体问题所在的历史、背景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再做判断、寻找答案。看来美国也有教条主义、在其所谓自由、民主背后也有思想雷区。做为律师、法学院教授出身的奥巴马自然是同意后者,他说“它(美国宪法)不是静止的,而是活的文献,我们必须把它放入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中解读” - 与我党某核心多年前发明的“与时俱进”如出一辙。希望奥巴马同志能带领美国人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大胆解放思想,在新时期条件下,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谱写有美国特设资本主义的新篇章!
Chapter 4 - 政治
从自身跌宕起伏的竞选经历来讲述政治上的明争暗斗。这本来是很值得期待的一章,但是奥巴马对关键问题避重就轻,对所有自己竞选转机全部用“转机再次出现了”、“出于种种原因”一笔带过。除了informational,此章意义不大。
Chapter 5 - 机遇
这章和第八章外面的世界,是此书最有价值的两章。奥黑在这张主要讲述自己对未来政府的初步构想。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职能的定位,从美国建国以来就备受争议,从小政府到大政府,又从大政府到小政府。奥巴马仔细分析了这几次政府定位调整的大时代背景以及最后的效果。最后的结论是,“所有权社会”的小政府模式在现在的美国国内外形势下行不通,必须要适当加强政府职能。
如何加强?
- 加强国家对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的投入,保持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 发展新能源技术,摆脱对石油依赖带来的巨额开销以及战略风险
- 重新建立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社会契约”:全国性的医疗、失业保险机制
美国现在经济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全球化的问题。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国际分工的加剧,美国国内传统行业不敌新兴国家低廉劳动力的冲击,面临产业格局变革的困境。但是美国人在“公平”的社会里过舒服日子过习惯了,习惯于得到和他人“对等”的福利待遇,习惯于对外部世界的优越感。这个失落的劳动力大军对产业格局变革阻挠重重,也给美国公共福利事业留下沉重的包袱。
奥巴马看到了问题,对基层人民许下了美好的诺言,不过是否能实现,恐怕还是个未知数。他的前几任都看到了问题所在,上任初始都有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但都无功而返。
这一章中,对美国建国以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的梳理和分析,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Chapter 8 外面的世界
虽然奥巴马在书中对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行为频频使用“被迫”“不情愿”这样的字眼,也处处不忘讽刺打击在任总统的现行政策,但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建立和发展脉络的分析还算相对比较客观,也并不否认背后的利己动机。奥巴马认为美国真正的军事威胁会来之于少数极端势力,大国之间至多发生经济和国际事务的竞争,并以此判断做为自己对外政策设想的依据。除此以外,奥巴马也用了不少笔墨来为美国继续充当世界救世主寻找佐证。
chapter 6/7/9 信仰/种族/家庭
这几章意思不大,第六章的信仰是关于奥黑自己是怎么成为一个并不纯粹的基督徒的:拥有现代的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上帝;第七章分析种族问题,没想到直至现在,种族依然是美国社会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黑小子还不算忘本;最后家庭这章,里面有些这个星球上最有权力的人的一些8g,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
小结
1. 整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信仰、家庭等方方面面。就算要想读懂个大概,也得需要花点功夫做做功课的。不过这一折腾下来,对美国也会有个整体宏观的了解和把握,也算读这本书的另外一点收获。
2. 奥巴马分析问题还算客观,但其溯源多止于两百年前的“建国先贤”,对世界其它文明提及甚少。即使是在分析自己国内问题,也可以“借鉴世界其它文明的优秀成果”,奥黑还是显得有些自大狭隘。
3. 从书中看来,小黑同学是位有理想的实用主义者,给了太平洋对岸的人民很多希望和梦想。不过这毕竟只是本竞选时出版畅销书籍而已,谁一开始不是对选民吹嘘的天花乱坠?实际效果,还得听其言,观其行。
4. 小黑同学通过此书,成功宣传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把一本政治自传变成了总统竞选的宣传武器;另外也对自己个人进行了成功的营销宣传,很多人合上书页即迷上了这位一旦当选就改变美国历史的混血黑人。
2/01/2009
Electing a US President
Short but clear video tutorial on how US president is elected out.
========================================
This video is made by CommonCraft, a two-people company who describe their vision as "Explanations in Plain English" and describe their work as "We make video. Our videos are short, simple and focused on making complex ideas easy to understand. We use a whiteboard-and-paper format we call Paperworks that is designed to cut out the noise and stick to what matters."
You can watch other free videos from CommonCraft from common craft show and Leelefever's Youtube Channel.
========================================
This video is made by CommonCraft, a two-people company who describe their vision as "Explanations in Plain English" and describe their work as "We make video. Our videos are short, simple and focused on making complex ideas easy to understand. We use a whiteboard-and-paper format we call Paperworks that is designed to cut out the noise and stick to what matters."
You can watch other free videos from CommonCraft from common craft show and Leelefever's Youtube Channel.
Labels:
时政
12/24/2008
我写故我在(9)
1. 一则生活寓言:一只身形矫健,野心勃勃的狼,站在悬崖边上远望苍茫的大地,发誓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一天,为了顺着几头走失的山羊找到草原上最为庞大的羊群,它披上了羊皮混入其间一同上路.可当他们一路艰辛回到羊群的时候,这头狼已经把自己迷失在了同路的山羊中:习惯了温顺可爱和嚼啃青草.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2.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影响深远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十年后的今天,胡core激情满怀地昭告天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在当前世界面对金融海啸、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尤为重要,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 Dec 18th 2008出版的"Economist"发表了一篇关于失忆人的纪念文章,正文第一句话: Henry Molaison, a man without memories, died on December 2nd, aged 82(无忆人亨利. 莫莱森于十二月二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国内某翻译版本的标题为:"他忘记了自己,而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这个标题的翻译比文章本身更加耀眼.
4. 半夜有人发短信说自己毕业在即,身边的人走的走,散的散,情绪也就波动,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坚持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只是一个开头,我毕业也有些年头了,但身边还不一直都是"走的走,散的散".没什么太好的劝慰,只能对她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哪条路都可以到达罗马,但哪条路都很艰辛;换条路走的后果往往只是使自己回到另外一条同样艰辛的道路的起点.如非迫不得已,请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再坚持一下.
5. 12/18日,大boss前来和大家Group Lunch Meeting. 会上老大传达了几点精神:
关于Goal:
关于危机:
经济危机带来的未必全是"危机",也有"良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现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而言潜在的机遇在于:
绩效考核:
对于怎么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所谓的绩效考核),purely result driven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存在诸多问题:
Core Skills:
既然result不是衡量一个人唯一的标准,甚至也不是最恰当的标准,那应该怎么衡量才最恰当? -> Evaluate the employee's core skills,看其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更大的挑战.下面是一些老大们建议的一些特别重要的skills,希望大家平时注意培养: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 1). 即使身处羊群,也不要忘了自己是头勇猛的恶狼
- 2). 为了成就雄伟霸业,有时候要能能够拿出化身山羊的勇气
- 3). 环境对你的影响很大,如果你只是暂时委身,要记得时刻提醒自己的本性
2.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影响深远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十年后的今天,胡core激情满怀地昭告天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在当前世界面对金融海啸、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尤为重要,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人民日报头版
3. Dec 18th 2008出版的"Economist"发表了一篇关于失忆人的纪念文章,正文第一句话: Henry Molaison, a man without memories, died on December 2nd, aged 82(无忆人亨利. 莫莱森于十二月二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国内某翻译版本的标题为:"他忘记了自己,而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这个标题的翻译比文章本身更加耀眼.
4. 半夜有人发短信说自己毕业在即,身边的人走的走,散的散,情绪也就波动,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坚持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只是一个开头,我毕业也有些年头了,但身边还不一直都是"走的走,散的散".没什么太好的劝慰,只能对她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哪条路都可以到达罗马,但哪条路都很艰辛;换条路走的后果往往只是使自己回到另外一条同样艰辛的道路的起点.如非迫不得已,请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再坚持一下.
5. 12/18日,大boss前来和大家Group Lunch Meeting. 会上老大传达了几点精神:
关于Goal:
- 1). 在ship product&publish paper方面,大家一致认为数量现在对lab而言不在那么重要,重要的是impact.但是对individual junior staff而言,踏踏实实做些基本的东西,建立自己个人的reputation&experience还是很重要,暂时不要太在乎impact.
- 2). 对于system领域里面research track的人,老大建议应该多强调implementation. The idea may be simple, but implementation in system area is really very hard.
关于危机:
经济危机带来的未必全是"危机",也有"良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现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而言潜在的机遇在于:
- 1). 促使战略调整,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力量专注主要方向
- 2). 新投资项目比较容易推行,往往都会得到政府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 3). 可以招揽到不少优秀人才.经济好的时候,初创公司会从大公司吸引走不少顶尖人才
绩效考核:
对于怎么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所谓的绩效考核),purely result driven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存在诸多问题:
- 1). 某些时候,时机和运气在结果上占据了主导地位,recognize这样的结果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士气成长;
- 2). 怎么去评价result的标准也不尽客观,过于强调结果会不恰当地强化大家的表面展示功夫;
- 3). 大家的感叹:people management is all about art!
Core Skills:
既然result不是衡量一个人唯一的标准,甚至也不是最恰当的标准,那应该怎么衡量才最恰当? -> Evaluate the employee's core skills,看其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更大的挑战.下面是一些老大们建议的一些特别重要的skills,希望大家平时注意培养:
- 1). Domain Expertise (for example: Distributed system & Kernel project experience for system area)
- 2). Coding/Debugging skills, important even for research people
- 3). Analytical capability. It's very important for long term success
- 4). Communication skill, cross group/culture cooperation
- 5). Locate resources/information
5/12/2008
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的祈祷
下午正和同事讨论data replication策略,突然接到阿魁同学电话,慰问地震的情况。原来老家四川发生了7.8级的地震,只是因为SIGMA Building楼层较低,没啥感觉,netease楼层较高,震感强烈。赶紧上网查了下消息,汶川在下午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各地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赶紧和家里人联系,不过由于通信暴增,线路不同,大半个小时之后才和老爸取得联系。老家震感非常强烈,可以明显感到地里庄稼的摇晃,水田里远远可以看到波浪;不过对家里的建筑和日常生活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
不过截至到现在,仍然没有和在成都的弟弟妹妹们联系上,希望只是因为移动通信线路的问题,希望他们在成都一切平安……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从大雪、藏独、火炬传递中的困难、火车相撞、流行病到现在的特大地震,天灾人祸都在考验正日益复兴的东方民族。所有的这一切,不过都是前进道路中的考验,挺过去,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为您祈祷,身处险境中的人们……
赶紧和家里人联系,不过由于通信暴增,线路不同,大半个小时之后才和老爸取得联系。老家震感非常强烈,可以明显感到地里庄稼的摇晃,水田里远远可以看到波浪;不过对家里的建筑和日常生活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
不过截至到现在,仍然没有和在成都的弟弟妹妹们联系上,希望只是因为移动通信线路的问题,希望他们在成都一切平安……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从大雪、藏独、火炬传递中的困难、火车相撞、流行病到现在的特大地震,天灾人祸都在考验正日益复兴的东方民族。所有的这一切,不过都是前进道路中的考验,挺过去,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为您祈祷,身处险境中的人们……
Labels:
时政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