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造就了这里异常发达的金融和国际贸易,中西两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融合成为香港独特的,不再背负国家民族这样的宏大话题的,关注普通小市民的生活的,以商业、娱乐精神为主的,弥漫着浓郁的草根气息的社会文化特征。这里有维多利亚港这样洋味十足的地名,也有油麻地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地名。这里有风光无限的富商、明星,也有踏实勤恳的普通本地人;这里有出入高档社区的西洋外籍人士,也有背井离乡前来淘金的菲佣、印佣。
中环的高楼之一
中环的高楼之二
中环的高楼之三
2. 包容的多元化城市
在中环这样一个政治、金融的中心地带,每到周日的时候,不管是皇后像广场,还是附近过街天桥上,来自菲律宾的女佣们都会在这里铺满纸箱、塑料布,然后和一帮远朋邻友们席地而坐,闲散地聊天、打扑克牌、分享来自家乡的美食。做为一个匆匆过客,一开始觉得这是相当地有碍观瞻的,这要发生在我朝,一个“有碍市容”的理由就可出动万千城管把众人撵得鸡飞狗跳。
后来当地人说,一开始也有人提议不让菲佣以这种方式聚会。但是后来善良的香港人觉得她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打工挣钱,社会地位又不高,实在不忍心就这样把她们赶走。这些年,港府为了方便聚会的菲佣,每到周日就将经过皇后像广场的大道封住,不让车辆通行。香港电信公司还提前在周六下午安装临时国际长途电话亭,方便她们联系家人,周一早上再将这些临时装置撤走。
中环过街天桥上的参加聚会的菲佣
在菲佣们聚会的天桥上,还看到有几位警察在附近巡逻,帮助维持秩序,提供便民服务。
中环码头转角处的流浪歌手
在这个人潮汹涌的转角,他大概是不用担心有人来收保护费,也不用担心有人来取缔非法经营。
肤色各异的人们周末在尖沙咀晒太阳
3. 人性化的和谐社会
在香港的地铁,不论你在站内等车的时候,还是车内乘坐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一些提醒、鼓励大家要与人友善、要相互尊重的友好提示语,显得非常和谐自然。
地铁站的劝世语
地铁内的劝世语
香港的街道多短小狭窄,但为数众多,星罗棋布。香港政府在每个十字路口都立的有详细中英文双语路牌,清晰指明每个方向的地理位置,直接相邻的用蓝地,间接相邻的地方用红底。这些信息不论对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相当方便。
这里即使是私有大型建筑(比如银行、商场),也往往留得有公共空间方便大家出行穿梭。比如我去星光大道的时候,需要穿过新世界商城,从进门到里面的转角,每个地方都有详细的指南告诉怎么走。
不论是商场还是地铁站内的自动扶梯,都有提示盲人朋友的铃声;不管多偏僻的地方,只要有红绿灯,就会提供相应的盲人提示音;在上下轮船的地方,都有温馨的指示牌提醒大家要小心脚步(BTW,香港管下车叫“落车”,下船叫“落船”)。
香港本地人对外地游客也很友善,我没次用国语去问路,他们都会用半生不熟港味普通话耐心回答。有次我赶时间去湾仔看幻彩咏香江,被我问路的那个人还特意看了看表,提醒我可能到达的时候表演已经结束了。还有次和几个同事在青衣的一家面馆吃晚饭,我们边吃边在那用国语胡侃,旁边一对本地的中年夫妇主动和我们聊天,问我们对香港的感受,和我们分享他们去内地旅游的观感,非常友好。
游走在香港,你能亲身感受到做为一个人,处处被关怀,处处被保护,处处都有政府和他人提供的便利。
4. 与海共生的东方之珠
大海,对于外地游客,特别是对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内陆的游客而言,也许不过是个新奇的风景。但对于香港人而言,海洋,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气质:他们鲜活有力、他们热情奔放;他们视野宽广、他们心胸开阔;他们有波涛的汹涌、也有海水的灵动。
繁忙的维多利亚港
跃过不远处那片暗礁显岛,将是更加广阔的太平洋……
面朝大海,前面的路途变得烟雾迷绕、却又无比远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