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是第一要素
《程序员》2009年第03期报道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在搞一个“赢在巨人”的活动:为具有潜力的游戏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和运营方面的支持。
接受采访的人说"这个计划的关键是看人,人是选择投资对象的第一要素",并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他们眼中“合格的人”:
- 1]. 对游戏行业有热情、有激情;
- 2].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领域特长;光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 3]. 思维能力:通过什么样的实事、数据和分析方式,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 4]. 交往能力:团队间协调、团队内合作、团队管理;把想明白的东西讲清楚。
2. 28/3下午去了一趟家乐福旁边的中关村广场,没想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原来还有这么一块大开放的公共空间。身处闹市,一片小草青青、垂柳依依的开阔地实属难得。不过宽阔的石阶中间镶嵌的喷泉处于干涸状态,广场上人气严重不足。对比广场建设投入的大手笔,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另:去了才发现原来范伟的《即日启程》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在这里取景。
3. 28/3晚上原本打算去13Club打探一下传说中的IC女子乐队,但在网上看了这帮娘们的某专访,还是放弃了前去捧场的念头。
4. 29/3白天,在本应“北国之春”的时节,北京的天空却显得异常阴霾;室外气温骤降,路人纷纷穿起了过冬的羽绒服。天气预报说:周日将会出现雨加雪,白天最高温度5度。这鬼天气让很多人惯于“快速适应变化”的人士(特别是急于展示妙曼身姿的爱美女士)无所适从。最近听到好几例因暖气停供和过早穿上夏天衣服而感冒的Case。
5. 29/3晚上,某人突发奇想要顶着春寒去看看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运气还算不错,在瑟瑟的倒春寒风中站了两分钟就等到了特8路直达水立方后门。夜幕下的鸟巢、水立方确实别样绚丽妖娆,当然寒夜的奥林匹克公园也毫不含糊地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6. 又有人在关心我的伙食问题,看起来现在真是该在生活上做点变化了。那位在华夏大地四处考察的某炊具企业品牌主管不知道现在游荡到何处,是该试用一下贵公司产品的时候了。
3/29/2009
3/21/2009
我写故我在(17)
1. 徐忽悠说:“没有泳衣时,我们只好裸泳”。的确:想要游泳,不用等到拥有泳衣的那一天。
2. 当你拥有智慧的时候,孤独就不可避免,但是寂寞并非孤独。
3. 创新的两个基本思想: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了解"state of the art",才能真正做到新;二、寻找需求,解决问题。新是为了避免重复,努力创造;但是创造没有的东西并不完备,你还得创造有用、有价值的东西。价值最好的体现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去发现问题。怎么样发现问题?用心观察、仔细思考、耐心倾听。
4. 对事要讲效率,对人则应讲效用 — 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5. 21/3,去了趟玉渊潭。虽然下午的天空依然阴霾,偶来的些许凉风也依然透露出一丝寒意,但春意已经唤醒了沉寂多时的人们:公园里游人如织。樱花节的牌子已经铺天盖地,不过逛了半天也没见到几朵花。在拱桥旁边某树上颗光溜溜的枝头有几朵白花,引得一小撮美女争相合影。不过第二天阿魁给我说:那不是樱花,是桃花。
6. 22/3中午,和阿魁坐十三号线去看望北苑的博士Lee伉俪。走到门口打算按电铃的时候才想起来忘了买计划好的水果。坐电梯下来转拐到了菜市场,选了一个西瓜一支柚子。买东西的小伙看了看秤说:43.8元。我们试图给他解释经济危机大环境下打折优惠对于买卖活动的重要性,换句话:希望以40元成交。结果菜贩回答得很干脆:“开什么国际玩笑,我们这里卖东西从来不讲价!” 首都的小商贩,其眼光视野那可不是一般的开阔。
7. 回程的路上和阿魁说起周六活动,才发现原来大家于同一时段在玉渊潭呆了三个多小时、逛了几大圈,但却未曾碰面:这世界很小,但玉渊潭很大。
8. 过去一周又把箱底的Design Pattern拿出来翻了翻,读后感:过个一年半载还得再把它拿出来翻翻。
9. 和一位同事聊起所谓的“Innovation”,所见差不多:没见那个公认的创新是打着创新的旗号搞出来的;别人过往的经验也许可以帮助你避免一些错误,但却无法指导你做出真正的创新。所谓研究创新的法则和规律,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误入歧途。
2. 当你拥有智慧的时候,孤独就不可避免,但是寂寞并非孤独。
3. 创新的两个基本思想: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了解"state of the art",才能真正做到新;二、寻找需求,解决问题。新是为了避免重复,努力创造;但是创造没有的东西并不完备,你还得创造有用、有价值的东西。价值最好的体现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去发现问题。怎么样发现问题?用心观察、仔细思考、耐心倾听。
4. 对事要讲效率,对人则应讲效用 — 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5. 21/3,去了趟玉渊潭。虽然下午的天空依然阴霾,偶来的些许凉风也依然透露出一丝寒意,但春意已经唤醒了沉寂多时的人们:公园里游人如织。樱花节的牌子已经铺天盖地,不过逛了半天也没见到几朵花。在拱桥旁边某树上颗光溜溜的枝头有几朵白花,引得一小撮美女争相合影。不过第二天阿魁给我说:那不是樱花,是桃花。
6. 22/3中午,和阿魁坐十三号线去看望北苑的博士Lee伉俪。走到门口打算按电铃的时候才想起来忘了买计划好的水果。坐电梯下来转拐到了菜市场,选了一个西瓜一支柚子。买东西的小伙看了看秤说:43.8元。我们试图给他解释经济危机大环境下打折优惠对于买卖活动的重要性,换句话:希望以40元成交。结果菜贩回答得很干脆:“开什么国际玩笑,我们这里卖东西从来不讲价!” 首都的小商贩,其眼光视野那可不是一般的开阔。
7. 回程的路上和阿魁说起周六活动,才发现原来大家于同一时段在玉渊潭呆了三个多小时、逛了几大圈,但却未曾碰面:这世界很小,但玉渊潭很大。
8. 过去一周又把箱底的Design Pattern拿出来翻了翻,读后感:过个一年半载还得再把它拿出来翻翻。
9. 和一位同事聊起所谓的“Innovation”,所见差不多:没见那个公认的创新是打着创新的旗号搞出来的;别人过往的经验也许可以帮助你避免一些错误,但却无法指导你做出真正的创新。所谓研究创新的法则和规律,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误入歧途。
3/15/2009
我写故我在(16)
1. Virtual World is Great Only When it Connects With Reality。
2.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3. 总结过去几年的经历,犯过的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废话太多、敌我不分、拖泥带水。
4. 2009年3月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5. T同学说,“你呀,就是太懒!” 其实,我并不懒,只是没把勤劳用在某些人期待的那些方面而已。
6. 在所谓的白色情人节这天,某T奔赴武汉参加好友婚礼,问其感受,答曰:“笑中带泪的一天”。
7. 最近这几个周末,与W同学逛遍了元大都遗址、奥林匹克公园、后海周边和国家大剧院,除了日渐温暖的阳光,枯枝干草中未曾看到丝毫的绿芽春意。倒是周六黄昏的回程路上,小区转角处墙头上不经意的几朵淡淡的迎春花,正努力宣告着这迟来的北国之春。
8. 夜聊得知木耳同学正非故意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月初从嘉兴出发,开始了巡视祖国大好河山的征程,并于本月中旬抵达武汉三镇。据说今日武大的樱花正开得不错,不知道忙于好友婚礼和故人纠结的T同学是否有心情欣赏这身边的美景。
9. 在北京的第六个年头,总算有缘初次朝拜了仰慕已久八大处公园。没想恰巧遇上观音菩萨的生日(农历二月十九),那场面是想当地壮观: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烟雾缭绕、人山人海。
10. 一回头,发现很多目标在表面上看都已达到,但却呈现一副完全出乎意料的细节。他们说的对:生活是一个Procedure而不是Function。
2.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3. 总结过去几年的经历,犯过的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废话太多、敌我不分、拖泥带水。
4. 2009年3月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5. T同学说,“你呀,就是太懒!” 其实,我并不懒,只是没把勤劳用在某些人期待的那些方面而已。
6. 在所谓的白色情人节这天,某T奔赴武汉参加好友婚礼,问其感受,答曰:“笑中带泪的一天”。
7. 最近这几个周末,与W同学逛遍了元大都遗址、奥林匹克公园、后海周边和国家大剧院,除了日渐温暖的阳光,枯枝干草中未曾看到丝毫的绿芽春意。倒是周六黄昏的回程路上,小区转角处墙头上不经意的几朵淡淡的迎春花,正努力宣告着这迟来的北国之春。
8. 夜聊得知木耳同学正非故意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月初从嘉兴出发,开始了巡视祖国大好河山的征程,并于本月中旬抵达武汉三镇。据说今日武大的樱花正开得不错,不知道忙于好友婚礼和故人纠结的T同学是否有心情欣赏这身边的美景。
9. 在北京的第六个年头,总算有缘初次朝拜了仰慕已久八大处公园。没想恰巧遇上观音菩萨的生日(农历二月十九),那场面是想当地壮观: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烟雾缭绕、人山人海。
10. 一回头,发现很多目标在表面上看都已达到,但却呈现一副完全出乎意料的细节。他们说的对:生活是一个Procedure而不是Function。
Labels:
生活
3/07/2009
The World, When Real Meets Virtual
《三联生活周刊》(Issue 2, Vol. 2009) 做了一期关于互联网时代虚拟世界的专题。虽然专题的切入点是“虚拟博物馆”这个文化话题,但作为一个非技术类大众刊物,能把虚拟世界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以及前生后世分析得如此清晰透彻,实属难得。
从一个IT技术从业人士的角度看,这个专题的意义在于它用另外一个更加全局的视野和高度(用文中的术语:Topsight)来认识看待今天表面上纷繁复杂商业、技术之争,揭示了互联网虚拟世界应用,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上的潜在动因。
1. The Origination of Virtual World
1992年, Neal Stephenson出版了深受Geek追捧的"Snow Crash"一书,该书发明了Metaverse一词,Metaverse = Meta + Universe,是一个巨大的3D虚拟城市,人们通过Avatar登录,寻找娱乐、朋友和交易。Google Earth和Second Life被认为是此Vision激励下的产物。
2.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Virtual World
目前可以称得上Virtual World的应用可以简单分为2D与3D两大类别:
2D应用:主要是指基于纯Web的Social Network System
- Facebook, 记录你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相关活动
- Twitter, 记录你个人的日常活动和状态
- Flickr, 以图片方式记录你日常所见
- Youtube, 以视频方式记录日常所见、表达自我
3D应用:主要是指基于GIS和3D建模技术的网络应用系统
- Second Life, 近乎游戏的在线网络应用,和现实世界关联不大
- Google Earth, 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位置、建筑信息数字化
- Digital Library/Museum, 以网络化、数字化方式呈现博物馆、图书馆服务
可以看到:
1. 这两大类应用的共同点是系统运营商提供基础架构和工具,用户在上面创造各类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信息,并同自己的现实生活发生双向交互。对于2D类的应用,数据都是关于用户的,自然只有用户才能创造数据。对于3D类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提供一些公共数据(如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SecondLife的小岛地形、博物馆的展品资料等),但各种细节信息(比如google earth上的建筑信息)由于数量实在庞大,仍然需要以全民自愿参与的方式由用户提供。
2. 2D应用的意义在于将人类的活动数字化、网络化,3D应用的作用在于将现实世界中的物理部分数字化。这主要源自各自的表现能力不同,3D内的应用由于表现能力丰富具体,更适合展示诸如建筑、地形、地图等自然世界元素,而基于2D的web类应用更适合对带关联的数据进行组织、整理和检索。
3. 虚拟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为什么在SecondLife这样的环境中遍地开花而鲜有和Facebook这样的应用结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在表现媒介上,它们都需要丰富的(3D, Multimedia)表现能力;二,在交互方式上,除了Link/Search这样的基本操作,它们还需要提供类同现实世界的Browse/Navigation功能。
3. The Tough Challenges & Great Future
1992年,耶鲁大学计算机系教授David Gelernter出版了"Mirror World" 一书,他在书中预言: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发展的结果,将会把现实世界数字化、虚拟化,在数字世界中以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创造出一个Mirror World。它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表示,给人类提供一个Topsight,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和角度来观察、认识、理解进而控制、改变现实世界。
在Gelernter看来:人们最终关心的,依然是自己在一个真实的、而不是一个虚构或者虚假的世界里的存在;互联网的最终形态会是Mirror World - 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
SecondLife在吸引了过多眼球之后,用户开始慢慢流失,因为大家找不到停留在上面的理由。对一小部分Geek而言,也许能找到类似"山在那里"的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感。但对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在系统中游历一番之后才发觉,除了无谓地消费Geek们的创造,自己似乎无所事事浪费生命。
反观Facebook/Twitter,以及同样俱备3D能力的Google Earth,都受到了用户的持续追捧。究其原因,在于它们营造的虚拟世界,有太多真实世界的影子: they are just part of our real lives, not another/second disconnected life in Cyberspace, like those in SecondLife。
Virtual World is Great Only When it Connects With Reality.
虚拟世界如果想要成为现实世界的Mirror还将面临另外一个挑战:static VS dynamic/realtime:
现实世界是随着时间流动的,每个人、每件事乃至每个地点都是data stream,不是静态的一幅图、一段文字。如何记录、呈现、整理这些信息?
对于现实世界,我们更多的是想了解当下Realtime的信息和状态,不是几年前的Snapshot。我们能不能在Google Earth/SecondLife上看到西直门现在的交通路况?能不能把它们的focus定位在意甲球场,看一场酣畅的球赛?
不论虚拟和现实世界如何进化、如何相互影响,它们始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只能是人,而连接的方式是所谓的"人机交互(HCI)"。在HCI领域,一直以模拟自然世界作为Vision来推动技术发展。从语音识别、Motion Capture到Multitouch无不在向现实世界逼近。当各种虚拟世界最终融合为"One Machine"[1,2,3]的时候,什么才是最Natural的交互方式? 是3D Touch还是大脑直接驳接电缆?
4. Apocalypse Now
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如何将现实世界实时数字化?
如将个人的生活数字化并同世界上其它数据关联、融合?
数量巨大的数据如何收集、存储、处理、快速呈现?
关联广告依然是最有效的商业模式?
如何处理信息的精确、丰富与隐私、安全的矛盾?
[References]
About One Machine
[1] http://highscalability.com/scalability-perspectives-4-kevin-kelly-one-machine
[2] http://www.kk.org/thetechnium/archives/2007/11/dimensions_of_t.php
[3] http://www.ted.com/index.php/talks/kevin_kelly_on_the_next_5_000_days_of_the_web.html
About Mirror World & David Gelernter
[4]http://en.wikipedia.org/wiki/David_Gelernter
[5]http://java.sun.com/developer/technicalArticles/Interviews/gelernter_qa.html
[6]http://www.uh.edu/~jbutler/anon/mirror.html
[7]http://www.metaverseroadmap.org/MetaverseRoadmapOverview.pdf
About Neal Stephenson
[8]http://en.wikipedia.org/wiki/Neal_Stephenson
[9]http://en.wikipedia.org/wiki/Snow_Crash
[10]http://mihuan.yo2.cn/archives/645304 (Snow Crash, Chinese Version)
About William Gibson
[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Gibson
[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0c1e80100b4ef.html(Burning Chrome, Chinese Version)
[13] http://services.exeter.ac.uk/cmit/media/texts/gibson/burning_chrome.pdf
About the Reports by 三联生活周刊
[14] 世界的镜子 http://www.lifeweek.com.cn/2009-01-12/0000123806.shtml
[15] David Gelernter专访 http://www.lifeweek.com.cn/2009-01-12/0000123805.shtml
从一个IT技术从业人士的角度看,这个专题的意义在于它用另外一个更加全局的视野和高度(用文中的术语:Topsight)来认识看待今天表面上纷繁复杂商业、技术之争,揭示了互联网虚拟世界应用,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上的潜在动因。
1. The Origination of Virtual World
在科学院念书的时候,我们从事的工作被人批评为是"错误地"以"Vision Driven"做为指导原则,我们被告之:"正确的"原则应该是"Problem Driven"。当多年过去,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之后才发现,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创新其实都是Vision Driven的。1982年, William Gibson在短篇科幻小说"Burning Chrome"中发明了Cyberspace一词。Gibson两年后出版了荣获雨果、星云、菲利普三大科幻界最高奖项的小说"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Cyberspace的概念也随着该书的成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流传。此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断努力,试图从各种角度将此Idea变成Reality。从Internet到Web, 从Facebook到Secondlife,都可以看到这一Vision对于技术创新的指导意义。
1992年, Neal Stephenson出版了深受Geek追捧的"Snow Crash"一书,该书发明了Metaverse一词,Metaverse = Meta + Universe,是一个巨大的3D虚拟城市,人们通过Avatar登录,寻找娱乐、朋友和交易。Google Earth和Second Life被认为是此Vision激励下的产物。
2.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Virtual World
目前可以称得上Virtual World的应用可以简单分为2D与3D两大类别:
2D应用:主要是指基于纯Web的Social Network System
- Facebook, 记录你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相关活动
- Twitter, 记录你个人的日常活动和状态
- Flickr, 以图片方式记录你日常所见
- Youtube, 以视频方式记录日常所见、表达自我
3D应用:主要是指基于GIS和3D建模技术的网络应用系统
- Second Life, 近乎游戏的在线网络应用,和现实世界关联不大
- Google Earth, 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位置、建筑信息数字化
- Digital Library/Museum, 以网络化、数字化方式呈现博物馆、图书馆服务
可以看到:
1. 这两大类应用的共同点是系统运营商提供基础架构和工具,用户在上面创造各类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信息,并同自己的现实生活发生双向交互。对于2D类的应用,数据都是关于用户的,自然只有用户才能创造数据。对于3D类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提供一些公共数据(如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SecondLife的小岛地形、博物馆的展品资料等),但各种细节信息(比如google earth上的建筑信息)由于数量实在庞大,仍然需要以全民自愿参与的方式由用户提供。
2. 2D应用的意义在于将人类的活动数字化、网络化,3D应用的作用在于将现实世界中的物理部分数字化。这主要源自各自的表现能力不同,3D内的应用由于表现能力丰富具体,更适合展示诸如建筑、地形、地图等自然世界元素,而基于2D的web类应用更适合对带关联的数据进行组织、整理和检索。
3. 虚拟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为什么在SecondLife这样的环境中遍地开花而鲜有和Facebook这样的应用结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在表现媒介上,它们都需要丰富的(3D, Multimedia)表现能力;二,在交互方式上,除了Link/Search这样的基本操作,它们还需要提供类同现实世界的Browse/Navigation功能。
3. The Tough Challenges & Great Future
1992年,耶鲁大学计算机系教授David Gelernter出版了"Mirror World" 一书,他在书中预言: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发展的结果,将会把现实世界数字化、虚拟化,在数字世界中以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创造出一个Mirror World。它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表示,给人类提供一个Topsight,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和角度来观察、认识、理解进而控制、改变现实世界。
在Gelernter看来:人们最终关心的,依然是自己在一个真实的、而不是一个虚构或者虚假的世界里的存在;互联网的最终形态会是Mirror World - 物理世界的虚拟映射。
SecondLife在吸引了过多眼球之后,用户开始慢慢流失,因为大家找不到停留在上面的理由。对一小部分Geek而言,也许能找到类似"山在那里"的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感。但对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在系统中游历一番之后才发觉,除了无谓地消费Geek们的创造,自己似乎无所事事浪费生命。
反观Facebook/Twitter,以及同样俱备3D能力的Google Earth,都受到了用户的持续追捧。究其原因,在于它们营造的虚拟世界,有太多真实世界的影子: they are just part of our real lives, not another/second disconnected life in Cyberspace, like those in SecondLife。
Virtual World is Great Only When it Connects With Reality.
虚拟世界如果想要成为现实世界的Mirror还将面临另外一个挑战:static VS dynamic/realtime:
现实世界是随着时间流动的,每个人、每件事乃至每个地点都是data stream,不是静态的一幅图、一段文字。如何记录、呈现、整理这些信息?
对于现实世界,我们更多的是想了解当下Realtime的信息和状态,不是几年前的Snapshot。我们能不能在Google Earth/SecondLife上看到西直门现在的交通路况?能不能把它们的focus定位在意甲球场,看一场酣畅的球赛?
不论虚拟和现实世界如何进化、如何相互影响,它们始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只能是人,而连接的方式是所谓的"人机交互(HCI)"。在HCI领域,一直以模拟自然世界作为Vision来推动技术发展。从语音识别、Motion Capture到Multitouch无不在向现实世界逼近。当各种虚拟世界最终融合为"One Machine"[1,2,3]的时候,什么才是最Natural的交互方式? 是3D Touch还是大脑直接驳接电缆?
4. Apocalypse Now
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如何将现实世界实时数字化?
如将个人的生活数字化并同世界上其它数据关联、融合?
数量巨大的数据如何收集、存储、处理、快速呈现?
关联广告依然是最有效的商业模式?
如何处理信息的精确、丰富与隐私、安全的矛盾?
[References]
About One Machine
[1] http://highscalability.com/scalability-perspectives-4-kevin-kelly-one-machine
[2] http://www.kk.org/thetechnium/archives/2007/11/dimensions_of_t.php
[3] http://www.ted.com/index.php/talks/kevin_kelly_on_the_next_5_000_days_of_the_web.html
About Mirror World & David Gelernter
[4]http://en.wikipedia.org/wiki/David_Gelernter
[5]http://java.sun.com/developer/technicalArticles/Interviews/gelernter_qa.html
[6]http://www.uh.edu/~jbutler/anon/mirror.html
[7]http://www.metaverseroadmap.org/MetaverseRoadmapOverview.pdf
About Neal Stephenson
[8]http://en.wikipedia.org/wiki/Neal_Stephenson
[9]http://en.wikipedia.org/wiki/Snow_Crash
[10]http://mihuan.yo2.cn/archives/645304 (Snow Crash, Chinese Version)
About William Gibson
[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Gibson
[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0c1e80100b4ef.html(Burning Chrome, Chinese Version)
[13] http://services.exeter.ac.uk/cmit/media/texts/gibson/burning_chrome.pdf
About the Reports by 三联生活周刊
[14] 世界的镜子 http://www.lifeweek.com.cn/2009-01-12/0000123806.shtml
[15] David Gelernter专访 http://www.lifeweek.com.cn/2009-01-12/0000123805.shtm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