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2012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造神也好,真神也好罢,张确实持续做出了几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不论QMail还是WeChat,确实第一眼很难想象这是腾讯出品的,改变了企鹅公司一贯给人的肤浅、粗糙和臃肿的感觉。

鉴于和菜头自留地的庄家时常消失,在这里留作一个备份,外加几句肤浅的个人看法。
========================================

2012年7月24日下午14:20---23:30,我应邀参加了《腾讯大讲堂》的特别讲座,由微信之父张小龙主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的讲演长达8小时20分,是我此生参加过的最漫长讲座。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1700人。晚上19:10分听众晚餐,20:30继续进行。恢复演讲时在线直播用户依然有600余人,加上分会场听众,总计有超过800人听完全程讲演。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可能是张小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公开讲演,在公众面前讨论产品。在这次演讲中,他把自己15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全部公开,今后将不再做类似公开课。

这一讲座受到腾讯保密协定约束,因此其中令人惊叹的新产品特性演示不可以对外公开。同时,腾讯大讲堂举办的这一公开课的目标群体是腾讯两万余员工中的产品经理,其中涉及大量腾讯公司业务也不宜对外公开。因此,作为唯一的受邀外界自媒体,我只能根据授权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因此,腾讯相关人士请先阅读下一段落的内容:

作为腾讯前员工,我清楚地知道这一课程的全部视频和PPT资料都储存于腾讯KM平台,请务必在阅读本文前完整浏览一次8小时20分的视频资料。张小龙关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全部思考和分析,都在这8小时20分的视频之内。其中,所有内容都来自张小龙业余时间用手机记录下来的产品心法300余条。经过精炼和分类之后,形成了长达180余页的PPT文档。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素材,完整记录了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思考和感悟。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后文逻辑背反抵触之处,很容易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它很清晰地给予以下启示:

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得出定性结论,但依然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

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因此,我的体系化阐释和原文相比,完全落到了下乘。阐释只是为了便于受众接受和理解,但是永远无法和原文素材相提并论。因为实际操作的产品经理在实践中,并未受到任何体系化阐释的指导和影响。相反的,这种阐释很可能成为个人理解的障碍。以下内容和张小龙的PPT内容并非一一对应,完全基于我个人对张小龙的认知和理解衍生而成。请在完整浏览视频资料之后,再行继续阅读本文:

一、微信的演化

2010年11月19日23时58分,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http://t.qq.com/p/t/2509031165724)

第二天,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一年零8个月之后的2012年7月,随着微信4.2版本的发布,可以看到那一晚张小龙关于iPhone5的所有狂想都在微信上得以实现。而就在此时此刻,张小龙都未必意识到一个简单的念头会在一年多之后如此深切地影响到一亿多用户;意识到一个普通用户此时此刻,仅凭一台iTouch和网络就可以完全改变以往有电话相随的生活。

产品经理之美就体现在这里。

微信1.0版的诞生是完全出自纯粹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考虑,立项后2个月,微信1.0版的释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KiK的启示---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必将出现相应的移动通讯工具。KiK是一种免费短信,它很可能成为QQ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大竞争对手。因此,从战略角度分析,腾讯必须开发一款移动通讯工具,这就是微信诞生的缘起。

尽管开发速度惊人,从立项到产品上线仅仅经过了2个月,但是微信1.0的免费模式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和欧美不同,中国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费不完。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KiK产品,在中国完全没有出路。

微信1.2版迅速转向了图片分享。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载体上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对图片的消费量会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于是,微信1.2的主体功能变成了图片分享。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数据冷酷地证明了用户对手机图片分享没有兴趣,根本无法构成一种基本需求。

微信2.0的推出是微信团队在极短时间内的第三次试错。免费短信在利益上毫无吸引力,图片分享市场并不认可,产生内容的门槛远比预计要高。从用户在手机上输入内容的便利性出发,微信2.0将产品重心完全投入了语音通讯工具。作为一种重要指标,新浪微博每分钟出现一条关于微信的搜索结果,确立了微信2.0快速流行和传播的基调。

微信3.0是教科书式的经典产品开发节奏教程。当时,微信的竞争对手米聊拥有先发优势,米聊的产品经理甚至预判微信3.0的新功能是抄袭米聊的涂鸦功能。但是,微信此时已经初步明确了产品方向,没有做涂鸦功能,而是依托用户基础,提供了“查看附近的人”和“视频”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成为微信的爆发点,从此微信开始使用QQ邮箱和腾讯自身资源,进行强推广,用户突破2000万人大关,产品日新增用户以数十万量级增长,确立对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

当用户超过一亿之后,微信4.0推出“朋友圈”,建立手机上的熟人社交圈,开放API接口打造移动社交平台。微信4.2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彻底封闭手机通讯工具上的任何其它可能。从此,微信确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产品地位,未来一系列新功能的演进,都将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进行。任何试图以节省电话费、短信费作为竞争卖点的产品,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的可能,因为微信提供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通讯服务,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除非竞品能够提供一种更为便利和流行的模式,否则无法构成竞争关系。

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方法论

手机作为一种联系工具,天然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群而非个人。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是研究人类群落的行为模式。用产品为人群提供服务,并且要预判人群卷入之后行为模式的变化。

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人类群落也处于演进过程中。早期人类是村落人群模式,村落中的每个人认识每个人,人际关系以非常实际的亲戚关系和职业关系为纽带。现代人类是社会化人群模式,人群数目极大增长,人际关系依托于抽象的社会生产关系:契约、合同、雇佣关系。。。。。。产品经理曾经是村落里的铁匠,他认识每个村民,每个村民也认识他。而在今天,产品经理完全退居幕后,他不可能认识每一个用户,用户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因此,产品经理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各种选择:他可以提供某种基于熟人群落的旧式服务,以增进熟人群落的情感为产品目的;他也可以提供某种基于大数人群的新式基础服务,以便于人们彼此认识,协调工作,从自利为基础的无序活动中自组织处有序活动;或者,他也可以提供某种中间类型的产品,帮助人们平滑度过两种人群模式,减少由于变化而产生的阵痛。

但是,产品经理的主流应该是服务于未来。先于人众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并把这种认知转化为产品,利用产品提供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人群。尽一切可能,降低学习成本,利用人类的本能设计产品,使得人群得以顺利“滑入”新的产品使用场景。

在所有这一切之上,产品经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美和善和总量。

三、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素养

敏锐感知潮流变化。移动互联网产品会从相对匮乏时代进入相对富足时代,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会随时日流逝而日渐增加,产品终将成为一种时尚业。产品经理若是沉溺于各种新鲜玩意儿之中,追逐新奇,很可能错过真实的时代潮流,无法把握人群的真实需求。

放弃理性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制定产品三年规划,在新的时代里已经落伍。人类群落本身也在迁移演变,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把握用户需求。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海量的实践。尽管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称是领域内的专家。但是,这不意味着存在天降天才的可能。《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他们需要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脱离人群。

负责的态度。拥有合适的方法论和合适的素养,成功的产品经理还应该有对自己和产品负责的态度,唯其如此,产品经理才能足够偏执,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抵挡住来自上级和绩效考核的压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变形、不妥协地执行产品策划。

四、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原则

1、 绝不考虑Web形态,一切考虑都基于APP。

2、 产品优先级:
(1)有趣高于功能。产品必须有趣,必须Cool,才可能形成传播和口碑。
(2)功能高于交互。明确的功能满足明确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交互效果。
(3)交互高于UI。便捷、快速的交互设计为先,围绕具体功能实现UI,而非有优质UI方案为此专门设立一个功能。

3、 聚焦:一个APP只做一件事情,一个大而全的APP意味着全面的平庸。

4、 永远一维化:让用户在一个维度里解决具体的问题,Twitter的Timeline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而类似Facebook、Path那样的滑出式菜单则是一个灾难,因为这使得产品拥有两个维度,加大了用户理解的困难。

5、 保持主干清晰,枝干适度。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骼,它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不可以轻易变更,让用户无所适从。次要功能丰富主干,不可以喧宾夺主,尽量隐藏起来,而不要放在一级页面。

6、 不要让用户选择。同一个页面之内,有多个入口;同一个功能,有多个实现方式;同一个界面,有多个展示方式。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痛苦而非享受,因为他们只会因此而感觉到困惑和恐惧。用户宁可采取重复操作漫长而固定的操作路径,也不愿意使用多变的快捷方式。

7、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8、 拒绝个性化。除了依靠设计特色而立身的APP,换肤一类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让产品经理幻觉自己做了许多工作而自我满足之外,没有任何价值。它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因为自信的产品经理凭借默认皮肤就可以满足用户。延伸开去,一个好的产品,其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无需为地区做特别定制化。

9、 产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的贪嗔痴,这是用户的痛点。能把握住之后,产品经理应该超越其上,用产品帮助人们得以解脱。

10、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不去迎合上司,不去讨好用户,不去取悦自己。

11、分类!分类!分类!这是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主要功能构架之后,唯一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分类无助于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但是可以帮助用户认知产品和周边的世界。

12、永远围绕功能而做设计,永远不要倒过来做这件事情。

13、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不受用户认可,做加法也无济于事。

14、想不清楚一个功能点之前,宁可不做。

15、千万不要让用户在产品里“管理”什么。

五、“自然流”的设计思路

好的产品应该隐藏产品经理的个人意图,用户仅仅凭借直觉和经验就可以顺利使用,以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坏的产品提供产品说明书,其恶劣程度和Tip和文字说明数量正相关。为此,好的产品经理可以和用户之间平等对话,无需刻意谄媚、恶意卖萌,产品本身就会说话。

自然流的产品,它本身就可以可用户交流。针对用户的任意一个动作,给出唯一的、清晰的反馈,并且能让用户没有任何偏差地接受。它没有人造物的冰冷生硬,而有一种温暖的人性存在。例如在IOS中微信朋友圈里的评论按钮,按下之后弹出“赞”和“评论”弹窗。这一弹窗快速向左滑动,然后像碰到什么东西一样快速向右反弹一个很小的距离,然后才最终停下来。用户可能根本未能意识到这一微小的停顿,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们会感受到这个弹窗并非全然的人造物。因为根据生活经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运动直接变到绝对静止。

绝对不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产品经理的伟大和聪慧,产品经理应该完全隐没在产品之中。用户应该可以不假思索地上手,按照设计意图行事,从中获得既定的正向反馈。这一切应该自然而然地发生,用户感觉似乎产品天生就应该这样使用,从产品还未出现之前很久就应该如此。好的产品不会强调自己存在于世界之上,它只是努力地、毫无痕迹地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做自然流的产品,必然会在美学上倾向于简单,反逻辑。产品经理必然的选择是做减法,在诸多功能中选取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在诸多特性中选取最符合直觉的一项,于是产品也就拥有了优雅和简洁,让人难以忘怀。极简和极自然,使得模仿无法存在,因为没有人可以造出更好的体验来。

六、思考题

为什么微信的对话界面中,是针对信息长按弹出删除,而不是在页面左上角放“编辑”键,点击进入编辑删除?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不做分组功能?

为什么微信视频对话,不可以直接发起,也没有通知声?

七、结语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张小龙

========================================

说什么产品方法论的都是扯淡。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方法,按照它亦步亦趋就能做出伟大的创新和发明。方法论和所谓的成功学本质上都是一样,为原本偶然的、不可重复的事件寻求更加宏大的,理论化的解释,并试图以此作为套路去重复那些happy accident。这无异于互联网时代的守株待兔,真正的创新还是少谈些方法论与主义,多从小事着手实践。

"不去迎合上司,不去讨好用户,不去取悦自己",这个所谓的原则也不敢苟同。任何产品都希望解决用的某些paint point,发掘用户已有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这算不算讨好用户?产品经理应该把自己放在目标用户的位置和完善去体验产品细节才能知道自己产品的质量,这算不算取悦自己?一个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既“不去好用户”,也“不取悦自己”,那你做这个产品究竟为了啥,为了更接近神?

拿张小龙在企鹅公司做的产品来说

- QMail 从产品来讲,是款很不错的邮箱产品,用户体验不错。但从feature来说:异步刷新、超大附件、一邮多名、阅读空间以及记事本功能,哪个是腾讯产品经理自身发明的?它的最大特色在于整合了别人已经发明并验证过有用的特性,并在细节上和技术上做了很多优化。

- WeChat 现在大家对微信的赞誉,主要还是来自于其用户基数的快速扩张。但就产品而论,试过陌陌的人你就会发现,微信的产品设计还是很落后,不过强就强在细节完善和技术过硬。微信所谓源源不断的创新,其实几乎都“借鉴”于竞争对手。

至于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得到迅猛发展,在背靠腾讯这样一个掌握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庞大用户的企业的前提下,只要能出个刊用的产品,就能让竞争对手灰飞烟灭了。特别是在社交产品领域,强大的既有数据威力堪比战场上的核弹。

整篇文章参考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它提供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所谓“神级”的产品经理都在思考些什么,但能从其中学到的新的东西还是有限,基本都是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老生常谈。


参考资料

1. 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讲座拍摄版PPT
\

1/09/2012

BookNotes - How to Get Control Your Time and Your Life

花了一个周日的晚上翻了下这本不知道买了多少年的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书名不错,但结构组织上其实比较散乱,内容也基本都是叙述性,缺乏总结和提炼。但本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对如何克服拖延还是有些不错的分析与建议。

Part  I - 克服拖延

人们为什么会拖延?
- 事情比较难以办到:复杂、棘手、无从开头等等
- 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
- 恐惧和畏难心理
- 大工作量的枯燥以及持续意志力的考验

克服拖延 - 战胜畏难情绪
- 克服畏难情绪很重要:只有自己认为可以办到,才更容易开始真正具体行动
- 不断面对、思考和熟悉问题本身,畏难情绪会消失,解决方法会出现
- 自我鼓励和激励、激发斗志、坚定信心去迎接困难和挑战

克服拖延 - 分解大任务
- 逐步分解并完成一些和大任务相关的五分钟能完成的快速小任务
- 尝试着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任务分解

克服拖延 - 培养兴趣和动力
- 兴趣来自于熟悉,迷恋随着了解的增加而增加
- 多尝试、多接触、多了解,自然就会增加兴趣
- 着手有趣的诱导性任务,做些有兴趣的任务,为真正任务做准备

克服拖延 - 克服恐惧心理
- 恐惧往往来自未知,明确列出你让你恐惧和害怕的因素
- 柔道的核心在于借力打力,可以利用恐惧心理将其变为不断奋进的动力
- 找出内心担心之处,努力改正克服避免其出现
- 设想最坏的情形然后在内心思索应对之策

克服拖延 - 战胜懈怠
- 懈怠多来自缺乏刺激性变动的枯燥
- 尝试在疲乏时切换到内容变化较大的任务中
- 也可在同一任务的并行异构工作项之间切换
  * 从文字总结工作转换到户外信息收集
- 将枯燥的工作和诱人的回报关联起来
- 对任务的阶段性时刻给予自己精神与物质上的鼓励以及正面心理暗示
  * 精神上设想美好的人生前途
  * 物质上送自己期待已久的礼物
- 将工作变得具有娱乐游戏性质

Part II - 时间管理

人们倾向于低价值任务:
- 和重要任务相比,低价值任务通常比较容易做到
- 人们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那些重要的事情
- 做些容易做的事情比较容易很快看到结果
- 列出事务清单时,除了要做的,还可以明确定出不做的

提高阅读效率:
-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总是只能记住一本书的核心观点
- 如果时间受限,可以只掌握其核心观点
- 并非每本书都值得花时间详读
- 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可能将来会有用,那以后再读

其它时间管理技巧:
- 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是如何利用的要心中有数
- 充分利用做事的黄金时间
  * 内在黄金时间:每个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
  * 外在黄金时间:处理和外部世界相关事情时效率最高的时段
- 合理估计工作量,预留足够时间,才能获得对时间的掌控感
- 利用空闲时间做重要事的事项,而别浪费在琐碎无价值事务中
- 代办事项列表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所有任务,而是尽可能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任务上
- 避免被他人打扰
  * 当面交流需预约,不预约不交流
  * 设置专门的和人交流时间,其它时间自己独处
  * 对下属放权,授予适当的自主权

1/03/2012

BookNotes - 《二十五条最优时间管理工具与技巧》

刚看了本名为"The 25 Best Management Tools & Techniques"的小册子,和其它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比起来,没什么太多新的观点。但还是翻了翻,就当复习提醒一下自己吧。

Part I - 专注/Focus

人的时间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把时间花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也就是所谓的做事要专注。怎么样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是否应该是我们专注的对象?

- Value Your Time,计算你当下时间的价值。工作实践中,大概只有1/3的是高效率甚至有效的,可以用年收入除以有效时间来计算下每分钟的价值。一旦计算出自己时间的价值,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个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 Find Your Way,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做事原则。这些价值观和原则将帮助你找到你最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帮你辨别应该放手的事情。
- Make a Road Map and Vision for Your Own Life,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找到真正让你为之激动不已的未来,并努力为之奋斗努力。可以通过寻找现实榜样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人生目标要全面,尽量涵盖事业、生活、家庭等。

Part II - 计划/Plan

- Write Down Things in Your Mind,把想法写下来,可以使之更加清楚、具体和明晰

- Break Big Things into Small Tasks, 大的目标和人物要分解为易执行、跟踪的小任务及其依赖关系

- Plan in SMART Way:
* Specific: 目标越具体越好
* Measurable: 目标要容易衡量判断是否完成
* Actionable: 需要明确、可执行的计划
* Realistic: 必须要符合现实,不可过高估计
* Time-Bounded: 计划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定

- 学会反向计划: 根据目标来分解任务,确定任务的依赖和时间限制

- 制定优先级:
* 凡事都有重要与否、紧急与否两个维度
* 可分为必定要做、应该要做、可以去做三类
* 按照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做相应的分类
* 记住80/20法则,抓住最重要的,切不可平均用力


Part III - 行动/Take Action

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 Keep y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Ordered
- 环境影响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
- 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你内心清爽、高效工作
- 多花时间整理组织你的文档和资源

客服拖拉的坏习惯
- 坚定信心和信念,敢于接受挑战,客服畏难心理
- 将令人畏缩的大任务分解为更容易做到的小任务
- 设置里程碑,在适当时候回顾成就,适当庆祝鼓励
- Gets Your Hands Dirty,别想太多,立即开始一些实际行动
- 避免过分的完美主义,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做到极致

勇敢说出"不"
- 正确估计工作项需要的时间,适当留些缓冲,不要过分乐观
- 切勿将所有时间划作工作时间,要留出生活与休息的时间
- 对于无法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一定要明确拒绝
- 考虑列出明确不会做的事项

守时
- 早睡早起
- 提前到达约定地点
- 尊重计划中的时间限制

控制信息获取
- 我们处在信息过爆的时代,必须要控制信息的摄入量
- email/weibo/sns/news都会消耗大量时间在并无太多价值的信息上
- 学习掌握新知识,要及时整理记录
- 及时丢弃过时低价值的信息源(书籍、报纸)

做事要专心
- 一段时间内专心于一件事情,尽量不要分散注意力
- Email/Weibo这类信息可以定在几个固定时间获取
- 指定预防措施防打扰,比如不见不速之客、不听未约电话

敢于接受冒险和挑战
- 走出你的舒适区,去做不敢做的事情
- 只有去做你害怕的事情,你才能成长进步

学会委托
- 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
- 委托时重结果不重过程,给予足够的信任和适当控制权
- 注意定期查看和监管进度
- 给予被委托人适当自主权、鼓励和赞美

提高会议效率
- 除非确有必要,尽量不开会
- 事先确立会议议题和大纲
- 控制会议进度,避免跑题
- 避免漫无目的、无休无止的会议
- 会后总结发送会议记录

Part IV - 学习/Learn

管理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学习调整,下面是一些学习tips:
- 错开高峰期,比如乘车、午餐,可以节约很多等待时间
- 勇于实践,敢于尝试,从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
- 适时尝试接触新鲜事物,避免陷入思维和心灵的枯竭困顿
- 不要后悔,让过去的过去,勇敢向前看
- 困难的事,可以分阶段、逐步突破,避免跨度太大导致无法实施
- 定期回顾反思总结,并将之应用到接下来的实践中检验调整
- 多听听领导、朋友的意见,从他人处虚心收集反馈
- 反思、总结、调整,努力战胜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念
- 避免疲劳作战,适当休息变换注意力,转换视角
- 定期给身心放假,远足旅游、闭门静思,审视内心,找回自我
- 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饮食、贪睡
- 按照自己的规划,平衡生活和工作


总之: 确定目标 -> 指定计划 -> 努力执行



12/21/2011

BookNotes - Morningstar's Stock Tutorial






Personal Investment Choices
- Stock: 股票
- Bond: 债券
- Mutual Found: 共同基金
- Real Estate:不动产
- Bank Saving: 银行储蓄

Understanding Company, Stock/Shareholder and Bond/Creditor
- The main purpose of a Company is to take money from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shareholders) and generate profits on their investments.
- Creditors provide a company with debt capital (in terms of Bond), and Shareholders provide a company with equity capital (in terms of Share). Stock is an ownership interest in a company, while Bond, at their most basic, are loans. When you buy a bond, you become a lender to an institution, and that institution pays you interest. As long as the institution does not go bankrupt, it will also pay back the principal on the bond, but no more than the principal.
- Creditors are typically banks, bondholders, and suppliers. They lend money to companies in exchange for a fixed return on their debt capital, usually in the form of interest payments. Companies also agree to pay back the principal on their loans.
- Shareholders that supply companies with equity capital are typically banks, mutual or hedge funds, and private investors. They give money to a company in exchange for an ownership interest in that business. Unlike creditors, shareholders do not get a fixed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 because they are part owners of the company. When a company sells shares to the public (in other words, "goes public" to be "publicly traded"), it is actually selling an ownership stake in itself.


The Great Compound Interest(复利)
- Compound Interest means making returned interest as investment and it can increase your money in a surprising rapid way. A simple way to know the time it takes for money to double is to use the rule of 72. For example, if you wanted to know how many years it would take for an investment earning 12% to double, simply divide 72 by 12, and the   answer would be approximately six years. The reverse is also true. If you wanted to know what interest rate you would have to earn to double your money in five years, then divide 72 by five, and the answer is about 15%.

Part II - Stock Market and Qualitative Corporate Analysis

Shorting:做空

Stock Index
-  A stock index is simply the price of a grouping or a composite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stocks, often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 Three of the most widely followed indexes are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the S&P 500, and the Nasdaq Composite.
-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t is composed of 30 large stocks from a wide spectrum of industries that are selected by the editors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t's basically the average of the price of the 30 stocks, but had been adjusted a lot due to stock split like events.
- The S&P 500: it is a market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average stock index. The company list in maintained by the Standard & Poor's company, a division of McGraw-Hill.
- The Nasdaq Composite: it is also a market-cap-weighted index, but it includes all companies listed in Nasdaq.

How to do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Business? Ask and try to Answer questions:
- What is the goal of the business?
- How does the business make money?
- How well is the business actually doing?
- How well is the business positioned relative to its competitors?

Analyze Competitive Positioning of Business
- Find a business's economic moat, which is a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allows a company to earn oversized profits over time.
- Economic Moat Types:
    Low Cost (due to scale or core technology)
    High Switching Cost (user sticky)
    Network Effect (ecosystem, scale/size matters, Matthew effect, winner takes over)
    Intangible Assets (government approvals, brand names etc.)

How to Build Economic Moat?
- Creating real or perceive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 Driving costs down and being a low-cost leader
- Locking in customers by creating high switching costs
- Locking out competitors by creating high barriers to entry or high barriers to success

Understand Strategic Positioning using Porter's Five Forces
- Barriers to Entry. How easy is it for new firms to start competing in a market? Higher barriers are better.
- Buyer (Customer) Power. Similar to switching costs, what keeps customers locked in or causes them to jump ship if prices were to increase? Lower power is better.     
- Supplier Power. How well can a company control the costs of its goods and services? Lower power is better.
- Threat of Substitutes. A company may be the best widget maker, but what if widgets will soon become obsolete? Also, are there cheaper or better alternatives?
- Degree of Rivalry. Including the four factors above, just how competitive is a company's industry? Are companies beating one another bloody over every last dollar? How often are moats trying to be breached and profits being stolen away?

Porter's five forces considered together can help you to determine whether a firm has an economic moat. The framework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xamining a firm's exter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art III - Accounting and Quantitative Corporate Analysis

关于财务报表,除了两点值得强调,其它值得注意的都是英语单词的中文翻译
一、财务恒等式:Assets - Liabilities = Equity  
二、Income Statement 与 Statement of Cash Flow的区别
- 根源在于Accrual Accounting(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它要求companies to record revenue and expense when corresponding transactions occur, not when cash is exchanged

Operating Activities - 运营活动
Investing  Activities - 投资活动
Financing Activities - 融资活动

Capital Expenditure (a.k.a. CapEx) - 资本支出
Monetary Investment - 货币投资
Dilute - 稀释,用作除数的分母变大
Depreciation - 折旧摊销 (有形资产)
Amortization - 费用摊销 (无形资产)
Retained Interest - 未分配利润
Treasury Stock - 留存股票

公司财报分析指标:
- Efficiency
  Inventory Turnover
  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
  Accounts Payable Turnover
  Asset Turnover
- Liquidity
  Current Ration
  Cash Ratio
- Leverage
  Debt/Equity
  Interest Coverage
- Profitability
  Gross Margin
  Operating Margin
  Net Margin
  Return on Assets
  Return on Equity

公司竞争优势定量分析:
- ROA (Return on Assets) = Net Income / Average Assets
                                           = (Net Income / Revenue) * (Revenue / Average Assets)
                                           = Net Margin * Assets Turnover
- ROE (Return on Equity) = Net Income / Average Equity
                                           = (Net Income / Revenue) * (Revenue / Average Assets) * (Average Assets / Average Equity)
                                           = Net Margin * Assets Turnover *  Assets-Equity Ratio

- ROIC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 Invested Capital
                                                            = (Operating Profit * (1 - Tax Rate)) / (Assets - Excess Cash - Non-Interest-Bearing Current Liabilities)





Great company is different with great investment, your goal as an investor should be to find wonderful businesses, and invest in them at reasonable prices.

Company Valuation - determine the value of a company.

Measuring Business Value:
Market Capitalization = Outstanding Share Count * Share Price
Enterprise Value = Market Cap + Debt - Cash

There are actually two parts to the value of any business:
- The first part is the current value of all the business's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cluding buildings, employees, inventories, and so forth.
- The second part is the value of the profits the business is expected to make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two broad approaches to stock valuation. One is the ratio-based approach and the other is the intrinsic value approach:
- Valuation ratios compare the company's market value with some financial aspect of its performance--earnings, sales, book value, cash flow, and so on.
- The ratio-based approa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valuing stocks, because ratios are easy to calculate and readily available. The downside is that making sense of valuation ratios requires quite a bit of context.
- Popular ratio-based measures:
    Price / Sale
    Price / Earning
    Price / Book
    Cash Return = (Free Cash Flow + Net Interest Expense) / (Enterprise Value)
- The other major approach to valuation tries to estimate what a stock should intrinsically be worth.
- A stock's intrinsic value is based on projecting the company's future cash flows along with other factors. You can compare this intrinsic or fair value with a stock's market pric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tock looks underpriced, fairly valued, or overpriced.
- However, the main disadvantage is that estimating future cash flows and coming up with a fair value estimate requires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

Estimating a stock's fair value, or intrinsic value using DCF model:
- The main idea behind a DCF model is relatively simple: A stock's worth is equal to the present value of all its estimated future cash flows.
- Free cash flow represents the cash a company has left over after spending the money necessary to keep the company growing at its current rate.
- Many variables go into estimating those cash flows, but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are the company's future sales growth and profit margins.
- What cash flow to predicate and discount to present value? dividend payments -> free cash flow,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irms that pay no dividends.
- How to do the discounting?
  Present Value of Cash Flow in Year N =  CF at Year N / (1+ R)^N
  CF = Cash Flow
  R = Required Return (Discount Rate)
  N = Number of Years in the Future
- The rate you would use to discount cash flows if using the "cash flow to the firm" method is actually a company's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or WACC. A company's WACC accounts for both the firm's cost of equity and its cost of debt, weight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s of equity and debt in the company's capital structure. Here's the basic formula for WACC: (Weight of Debt) * (Cost of Debt)  +  (Weight of Equity)*(Cost of Equity)
- Comput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company: sum of all discounted (to present) future free cash flows

The match tricks behind DCF
- When counting the sum, we assume the company will generate cash flow all the time, but the growth number varies from near future to far future
- We usually assign specific growth ratios to 5-10 near future but assume equal (relatively) small ratio to long term growth
- Perpetuity Value: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all cash flows after some specific year in one lump. It's in fact the sum of geometric sequence with common ratio: (1+g)/(1+R)
  Perpetuity Value = ( CFn * (1 +  g) ) / (R - g)
  CFn = Cash Flow in the Last Individual Year Estimated
  g = Long-Term Growth Rate
  R = Discount Rate, or Cost of Capital
- Perpetuity value should also be discounted by to compute the present intrinsic value of a company

The main problem of DCF model to compute the intrinsic value is that, you have to determine many variable factors such as discount rate, growth rate for near future and long term. The estimating of these parameters are the real challenges for this model. To ensure your assumptions about these parameters make sense, you have to get familiar with those industries.

Stock Investing Strategy - Fat Pitch Strategy: Don't Rush, Be Patient Till Enough Confident
- Locating Wide Moat Company
- Always Have a Margin of Safety
- Don't Be Afraid to Hold Cash
- Don't Be Afraid to Hold Relatively Few Stocks
- Don't Trade Very Often


Investing Psychology: Mental Stuff that Leads to Investing Mistakes
- overconfidence
- selective memory
- self-handicapping
- loss aversion
- sunk cost
- anchoring: when estimating the unknown, we cleave to what we know
- confirmation bias
- mental accounting
- framing effect
- herding (羊群效应)


Part V Misc Tips and Great Investors
59.20 Stock-Investing Tips 

Portfolio Management
- diversification: don't put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 if you own about 12 to 18 stocks, you have obtained more than 90% of the benefits of diversification, assuming you own an equally weighted portfolio
- don't weight each stock equally in your portfolio if you want to outperform market index
- consider including mutual fund to cover area that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Options
- option is the right (but you can choose to exercise it or not at will when it expires) to sell (put option) or buy (call option) some thing (it's stock for stock option) at a specific price (stated in the option contract)
- option makes shorting possible

Investing Tips
- Keep It Simple
- Have the Proper Expectations
- Be Prepared to Hold for a Long Time
- Tune Out the Noise
- Behave Like an Owner
- Buy Low, Sell High
- Watch Where You Anchor
- Remember that Economics Usually Trumps Management Competence
- Be Careful of Snakes
- Bear in Mind that Past Trends Often Continue
- Prepare for the Situation to Proceed Faster than You Think
- Expect Surprises to Repeat
- Don't Be Stubborn (Stubborn VS Patient)
- Listen to Your Gut
- Know Your Friends, and Your Enemies
- Recognize the Signs of a Top
- Look for Quality
- Don't Buy Without Value
- Always Have a Margin of Safety
- Think Independently

One Sentence Summary
- Invest in long term basing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don't speculate if you don't want to rely on luck.

12/07/2011

心理学主要历史、流派及其观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人聊了下心理学,乘此机会把头脑中原本散乱的相关知识整理了一下: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一直都只是被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内,仅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随后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并不平静,各种流派林立,门户相争。下面是心理学领域内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的一些总结。

一、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

这是心理学独立成为实验科学后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为冯特和其弟子铁钦纳 。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introspection)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铁钦纳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其实这个学派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的思路,对后期人工智能研究,很有启发性。

二、功能主义 (Functionalism)

这个学派是在批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中心区域在美国,代表人物为: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和卡尔等。

这个学派主要是研究个体于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以此为基础理念,适应和实用便成为中心思想;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

其中卡尔在1925年发表的1925年出版的《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研究》中认为:心理活动的功能是获得、确定、组织和评价有关的经验,以及随后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他认为每种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它的适应意义;它对过去经验的依赖;它对有机体未来活动的潜在影响。

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单纯主观方面扩大到心理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因此,这个学派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

三、行为主义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伊万·巴甫洛夫约翰·华生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巴普洛夫在研究动物消化系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条件反射和古典制约现象,开启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序幕。

华生则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
- 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人和动物都一样
- 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学派在后期对意识则没有这么极端,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四、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派, 在文学、哲学和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

由于一开始是面向心理障碍治疗,因此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重视内心冲突和人生早期经验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 精神层次理论: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里有人们被压抑的本能、欲望,虽然无法意识到,但依旧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分别代表了动物性本能、现实折中和社会性道德约束三种情形。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由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本我和超我都是无意识的,而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寻求折中

- 性本能理论: 本能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动力,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本能包括生存和死亡两类。生存本能包括性欲本能和物欲本能,而性欲本能则广泛存在于人生不同发展时期的各种活动中。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他眼中的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包括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所谓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而死亡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

-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 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 梦的解析: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满足” — 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前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 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前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同样,梦中的形象通常并非它们显现的样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说,需要用潜意识的结构进行更深的解释。这样,梦开启了一条通往潜意识的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弗洛伊德早期的观点虽然开启了心理学研究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其中有些极端的观点,比如过分强调本能和生物性的决定性以及其泛性论,都遭到了后来者的批判和改进,比较著名的有阿德勒和荣格。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阿德勒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他主要的学术观点是关于自卑和补偿的理论。
-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
- 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人追求社会卓越时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是达到心理优越感的必经之路
- 心理优越感是最终目标,而自卑感是常态,也是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

精神分析学派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是荣格(中文),在和弗洛伊德观点分裂后成立了自己的学派 -- 分析心理学。他最主要观点是集体潜意识,他认为人格由意识和潜意识构成,但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 个体潜意识:是发生于个体身上的个体经验。它的内容是情结,即潜意识中的情感观念丛的内容。个体人格大多是由其所具有的各种内容、强度、来源等不同的情结所决定的
-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使人类据以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主要内容为本能和原型:本能是先天的行为倾向,原型是先天的思维倾向。原型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但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始意象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重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我

五、人本主义 (Humanism)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

这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 马斯洛 需求层次自我实现
- 罗杰斯 个人中心治疗同理心


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 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
-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并实现自身潜能

马斯洛观察到,在心理健康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的人身上,之所以较不易受到焦虑与恐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及他人都能抱着喜欢及接纳的态度。他们虽然也有缺点,但因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较一般人更真诚、更不防卫,也对自己更满意。人本主义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他便会转而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当这样的倾向受到阻碍,便会影响到这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他对现实世界的觉察,这个人开始自我防卫,甚至从真实的感受中抽离出来时,更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则关注于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着重治疗师本身的态度如一致(Congruence) 、真诚(Genuineness) 、无条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疗的技巧。它强调以下六个概念:
- 治疗关系: 事主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
- 事主本身的不一致(in-congruence): 事主的无助感、无力感和未能作出决定
- 积极回应(positive feedback):治疗师的真诚,而非假装关注事主个人的问题
- 无条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regard):不带批判性的态度,不作反对或赞成,仅仅去接纳和认同
- 同理心(empathy): 治疗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对方的主观感受和世界观
- 沟通(communication): 事主能够接收到治疗师的理解和接纳

同理心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即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则意味着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人本主义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它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但它也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六、 格式塔学派 (Gestalt)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模式、形状、形式」等,意思是指“动態的整体”(dynamic wholes)。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并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现代心理学中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七、 认知心理学派 (Cognitive)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年正式形成。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认知心理学派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采用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提出短时记忆中有三种编码: 听觉编码即声码、视觉编码即形码、语义编码即意码。并认为人是按事物的各种性状将其分成三种编码分别贮存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而后可以用声、形、意三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

其它的心理学派还包括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等,但通常把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当做三大心理学派和思潮。而现代心理学通常是各学派观点的兼收并蓄,汲其精华、去其糟粕。

【Reference】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73690.htm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ychology 
3. http://zhuimengpm2.blog.163.com/blog/static/13000320071041029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