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08

读书笔记 - 两本经济学入门读物

  迫于现在动荡而扑溯迷离的局势,准备从头开始学习一些“阿堵物”相关的基础知识。经大家的推荐,选定了下面两本入门级读物,花了三个星期的空余时间翻了翻。

《人人都爱经济学》

  这是一个大学的老师写的一本经济学普及入门读本。按照基本原理、微观经学和宏观经济学三大部分安排了总共二十个章节来介绍经济学的概貌。

  此书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架构组织合理,观点的描述也简明扼要。看完之后让人对经济学的总体概貌有了清晰的印象,以后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不会迷失在细枝末节当中。第二是书中穿插了一些经济学发展上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和主要观点。这样一本书下来,在这些穿插的小方框里,就概略地把经济学的发展史呈现给了读者。

  但此书的不足也很明显:虽然观点描述简明扼要,但是阐述的时候不是很清晰,论证和例证的说服力都不是很强;语言太过平淡肤浅,读起来没什么味道;喜欢“输出价值观”,但是思想太过肤浅和理想化。

  另外书里不少观点值得商榷,比如谈到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时,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就应该做生产衬衣牛仔裤之类的产业,不应该搞什么大飞机项目,因为“根据比较优势和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我们做飞机没有优势。但是最后作者也承认,我们不能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做最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也最低的工作,应该慢慢“积累技术和经验”,以后转去做高端的比如飞机制造。这显然是个自相矛盾的观点,如果我们现阶段安于制造裤子衬衣,我们可能积累起制造飞机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么?

  这个世界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不是你有钱后,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比如美国为了阻止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下令只要包含了美国技术的卫星就不得由中国的火箭发射。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有自由的经济关系,这里依然有意识形态的竞争,有种族的偏见,有国家战略的限制,有既得利益者对后进者的恐慌和压制,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分工产业链上的竞争。很多东西没有比较优势也得生产,这是国家战略需求。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个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有相应的潜力,不断去努力和尝试,就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成为新的比较优势拥有者。不能因为我们现在不如人就放弃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直面竞争,挑战权威,突破现状,这也人生取得成功的必经道路,也是整个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源动力之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此书反映了作者纯粹学院派理想主义者的幼稚。

  另外,作者认为自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找到了获得快乐的人生信条,并到处告诫“因不假思索接受传统观念”而“过得不快乐”的人们要突破传统,勇敢去“追名逐利”。其实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早就不在传统了。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观念洗礼的人们,早已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对人民币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看看各地官员为了发展所谓的GDP,对老百姓生命的漠然;看看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勾结,惨酷的圈地运动;看看全国各地的黑心棉花、黑心奶粉、黑心药品、黑心食物一再挑战民众的心理底线,伟大的经济学家们还会觉得我们国人太在乎“礼仪”,不敢放手追求心底渴望已久的财富名利么?现在中国人缺乏的显然不是对名利的大胆最求,恰恰相反,是需要唤醒民众重新对名利以外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追求。看看5.12大地震中,在灾难面前全国民众表现出来的无私的团结和友爱,让我们中华民族重新找到了我们自己,建立了对我们自己、对我们这个充满问题的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这些东西,才是在我们这个搞了三十来年市场经济的国度,现在最缺乏,最应该树立和培养的东西。

  我不道德的猜想,这些庸俗肤浅的观点其实是老古董作者的自我暗示而已。但是作为一名学者,一名著书立说的大学教授,认不清社会的现实和现在面临的问题,抛出一些庸俗不合事宜的言论,不但显示出自己思想的肤浅,甚至会错误引导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的思想毒瘤。

  另外,作者在书中显得非常教条,对一些经典理论(比如所谓自由,所谓比较优势)有着宗教一般的盲目和迷信。其实从书中插入的经济学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所有的理论都有其局限,都是对我们经济现状的一种看法和理解而已,很多理论即使在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再比如最近的金融危机,足以证明我们的经济理论和体制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一切以居高临下的心态来给世人进行经济学布道的行为都应该受到鄙视。



《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茅于轼老先生结合早年留美学习工作经历完成的一部经济学随笔:从旅美时的日常经济活动出发,探讨这些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对我们(主要是当时)的国家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借鉴意义。此书写作的年代稍微有点久远,第一版于1993左右出版,经历1998年的修订再版,2003和2007年两次新版修订(主要是更新了一些引用的经济数据和作者最新的文章收录),我拿到手上的是第三版。

  全书主要分为三章,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制度相关的一些随笔.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先从一些日常经济活动出发,讲述自己的切身见闻,然后结合自己的经济学特长分析后面反映的经济运行规律,特别强调这些原理,这些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利弊,以及对我当时我们国家的现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在每篇文章结束,还有一个小节,回顾一下最重要的几个观点.

  对这样的随笔,一方面可以当作异域见闻录来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里提到的经济学原理和制度,同时也可以学习作者分析看待问题的思路,学习怎样将枯燥的理论和鲜活的日常生活揉合在一起.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给人一种十分愉悦的阅读体验.特别是茅老简洁干练的文笔,徐徐善诱的叙述方式以及客观冷静的思考分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说不少青年人因读过此书,从此毅然投身经济领域的相关工作.

  但是,作为异域见闻录来说,由于写作年代过于久远,虽然几经修订,但是文章主题内容基本没什么变动.里面大部分是一些八十年代左右出国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很多在当年的留学人士看来新奇感慨的见闻,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读来不免觉得有些乏味.

  而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阐述,由于作者的随笔性质,都是在每篇文章后面提炼一点相关的出来,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零散和杂乱,作为经济学知识体系本身梳理得不够清晰明朗.而且有好些观点,比如市场的观念,价格浮动的机制,在现在的社会中关早已广泛接受,但由于作者身处年代的局限,不断在书中的诸多段落反复出现和强调,显得颇为教条啰嗦.

  具体来说,其中关于所有权的两章给人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前半部分的"生活"描述的轻松有趣,后面的"经济"总结得条理清楚,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当然有个不小的缺点是:事例与后面的经济理论没有直接的关系。生活中观察到的是对财产和资源得到所有权之后,人的积极性和由之带来的经济活动中的活力和朝气。而右面的理论则是在分析讲解公司制。感觉联系不是特别紧密,有点牵强之嫌。其实这个"生活"和"经济"的脱节在书中还是比较常见,思维稍微显得有些发散.

  还有一章是在宏观经济的时候讲到国家政府和央行的合作发行货币的问题,为了描述直接发行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竟然假设了一个相当荒唐的例子 - 用直升机在大街上撒钱来发行新增货币!实际上,政府和央行如何发行新货币,并以一定方式进入经济体流通领域,这是个非常有趣也困惑了很多人的问题,作者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好好阐述一番。就我个人而言,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上网很花了一翻时间和功夫,而且可以看到网上对这个问题深感困惑和好奇的人也不少.

  不过该书的附录之一,是作者在其它地方发表的十余篇经济学相关文章的汇编.这些文章往往都是就经济学的某一领域,某一具体原理和理论展开自己的论述.虽然例证不如前面的随笔那么鲜活具体,但是文章里面观点鲜明、论述严谨、条理清晰,读来让人觉得深感充实而畅快.

  所以,作为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这本书值得推荐,但是,如果想对经济学的概况有个相对全面和清晰的整体把握,还是第一本比较适合。但是就一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第一本语言口语化,对读者的假设和要求比较低,在知识上可能会有些增长,但是值得思考和分析的东西比较缺乏;而茅老师的这本书虽然内容比较散,但是作者对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冷静而清晰的推理分析都让人折服,行文上读起来也感觉更加顺畅有趣。通读此书,读者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异域见闻和经济知识,还可以体验到同一位深沉的智者在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时的愉悦。

10/19/2008

江南七日谈 - 结篇

  本次出行,一路得到木耳、东旦和贾哥热情接待陪伴,不胜感激。特别是木耳同学,几乎成了专职地陪。经该同学的悉心指导,对浙江、对嘉兴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和了解,并对嘉兴豆腐(味道很浓的那种)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兴趣。

  此趟旅途得来的几点体会:

  1. 不论北京还是上海,两个相邻地铁站之间的运行间隔一般在两分钟左右。验证线路包括:北京地铁10号线、2号线、5号线;上海地铁5号线、3号线。出门需要掐时间的人可以将此作为计算出行时间的参考。

  2. 长江三角洲那一带大城市间的动车组非常普及,买票乘车都很方便。北京到上海的车次非常多,如果去长三角附近出行没有直达车次,从上海转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对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景点,一般在大假开始两天后开始人潮涌动,之前的时间其实人是非常少的。大景点附近的人,一般不会在放大假的时候去这样的景点出游,因为有那么多的周末可以找机会;而离景点遥远的人,前一两天一般还在路上。

  4. 对大城市和著名景点,采取“大假开始前两三天前往、大假开始两三天后返回”的策略,可以有效帮助你避开住宿、出行时的汹涌人群。并且这个时候的机票往往打折非常厉害,甚至低过D/Z开头的火车票。对于有年假的工作一族来说,这个策略还是基本可行的。

  5. www.yododo.com是个好网站,这次出游的攻略基本都来至于此。有了一份大致的路线图和基本攻略,一路走一路探索,虽然显得紧凑了点,但完成一个充满未知的马尔可夫过程,让人觉得自在而充实。

  6. 自助游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在于:制定一个大致的目标,具体执行的时候,走一步,看一步,每次决策计划都依赖于当下的局部状态,根据下一步目标进行最优化调整,这其实是一个演练人生的大好实践机会。

  7. 旅行要想有收获,需要多和每到一处的当地人接触、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体验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单单浮光掠影地看,是看不出别样的生活体验来的。

  8. 江浙人的开拓进取、精明能干从旅游地的开发运营、车站的建设管理、城市的规划运转就可以真切感受得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大湖、大河和大海造就了吴侬软语与才子佳人,也造就了当今的经济奇迹。

10/18/2008

江南七日谈 - 杭州篇

  29号晚上十点左右,从嘉兴抵达杭州城,在工大附近的东旦同学处落脚。和东旦同学多日不见,这一见,发现桓兄身手依旧矫健,激情依旧澎湃。

  30日一早,从解放路进入西湖,并与贾哥在此汇合。

  以下,是在出发前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湖的一些资料和信息:

西湖风景图

  西湖是一个湖泊型的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达49九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5.66六平方公里,湖中有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在 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绕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阮公墩:在湖心亭稍南。是西湖中最新的一个岛。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学者阮元先后任浙江学政和巡抚,在杭十二年,修缮名胜和疏滩西湖,此岛是以湖中挖出的二万四千余吨淤泥积成。阮公墩因是葑泥积成,土质较为松软,不便兴建土木。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塌。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

  西湖景色的精华,莫过于“西湖十景”,共有三个版本:

  “老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民选,并结合专家评选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二零零七年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所谓“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宗、六合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曲院风荷

  30号的西湖,虽然已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游客仍不太多,加上秋日明媚的阳光,倒是一个适合游玩的好日子。在东旦和贾哥两位杭州人的陪同下,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游历了:雷锋夕照、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

隔湖远望雷峰塔

  现在西湖旁的雷峰塔是在倒掉的旧塔原址上重新修建的现代建筑,里面甚至还有电梯直上顶楼。不过新塔最低层空出了一个大圆圈,将老塔的残垣断壁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倒是一个新老结合的巧妙构思。虽然明知此塔非比塔,还是登楼体验了一下俯瞰西湖的感觉。



在雷峰塔上远眺西湖

  在苏堤的最北端附近,是岳王庙: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系块石围砌,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 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四跪像。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爷的豪情

  庙宇里岳飞威严的塑像供奉世人瞻仰,而青天下秦桧跪地的黑铁仍受百姓唾弃!

  下午五点,从西湖出来在五点半左右到了一“外婆家”的分店。从没想到杭州的餐饮业这么火爆,我们五点半到的时候,就已经只能排号了,在我们到达后的十分钟内,拿号的顾客就已经站到了店门外。按这个火爆程度,他们完全可以考虑多开一些分店了。


外婆家考究而美味的杭帮菜

  从外婆家吃完饭出来,在市区溜达了一圈,然后在工大附近一个酒吧坐了一个多小时。贾哥似乎很不适应这样的环境,红酒、利群、骰子都比较生疏,特别是玩骰子,教了老半天才摸着点门道。这个酒吧在大学附近,进进出出的漂亮mm倒是不少,但酒吧环境、现场气氛、dj的音乐品位和丽江、凤凰差别还是比较大。虽然我们坐在二楼,但现场吵闹的"音乐"仍然让人几乎听不清对面人说的话。

  无聊的一夜就此不表,第二天,是十月一号,用木耳送的五芳斋粽子将早饭和午饭当作一顿吃了才上路,这次的目的地是西湖西面的杨公堤和杭州市区花圃。

  这天到达西湖边的时候,我们才总算见识了真正的国庆大假的西湖,在每个买票上船的地方,起码排了半个小时以上的长队。在长达数公里的苏堤上,依旧可以用接踵摩肩来形容汹涌的人群。

  下午三点过的时候,总算到了花圃。南方的初秋依旧像夏天,花圃里依然争奇斗艳一副热闹景象。这里把真正的花圃和公园结合在一起,养花的同时也是游客观光休闲的一个好去处,倒也一举两得。外地游客知道这个地方的不多,所以环境还算比较清净。

  晚上在中山路的刘家香辣馆大快朵颐,这是家改良的川菜馆。环境装修的比较典雅,大厅四壁和桌子全是雪白色,桌椅板凳造型简洁优雅,正好符合在下的style。不过到饭店还是为了满足口福的,这次点了一个杭州特色菜:香辣小龙虾。原本对海鲜不敢兴趣,所以事先并未对这道所谓的“特色菜”抱什么希望。事实证明,所谓特色菜当真不是浪得虚名,对得起这家店和这道菜“香辣”的名头。

  这一夜,原本是打算夜游西湖的,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夜晚,和我们想法相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西湖晚上的喷泉是站在层层包围的人群外远远地观望了一下。而湖边道路上的人群似乎比白天更加集中,无奈只得改道回府。

  这天出门后除了吃饭以外,似乎一直在行走,但似乎没人觉得劳累。在东旦提议下,我们决定从西湖走回工大。这一走,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后来简单计算了一下,二零零八年十月一号这天,我们大概徒步行进不下四十公里,几乎算是一个马拉松全程。

  经过几天的旅途奔波,感觉困极,到家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窗外的市政装修工程施工队再次用铁榔头和搅拌机开启全新的乐章……

南京路上的繁华与喧嚣

  十月二号,这天再也没有力气动弹,一上午在东旦家围着一堆可乐,天南海北神侃。口头上指点江山是很容易一件事,但所有的万里长征都需要从脚下出发。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

  三点半钟从工大出发,买到四点过前往上海的动车。动车抵达上海时,在五号线转三号线的过程中,在人民广场这个巨型换乘站出站溜达了一圈。这个地铁换乘站沿着广场周边有将近二十个出口,每个出口都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因为行路匆忙,没有研究清楚这里究竟有多少层楼,有多少条地下商业街,但这里的整个地下建筑已经超越了很多中型城市的火车站规模。

  从人民广场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这个上海最繁华的地段正是灯红酒绿的时刻。借着路旁的霓虹灯,在上海美术馆门口眺望了几分钟这栋所谓“东西”结合的特色建筑。

  从美术馆往东北方向继续前进,拼着模糊记忆和路牌,转过下层广场,钻到了传说中的南京路。一踏上南京路,仿佛进入了狂欢的迪斯尼。兜售充气斧头和各式发光饰品的小商贩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人群,在繁华拥挤的步行街流连忘返。街道两旁闪烁着巨型广告牌、高楼上各式装饰探照灯射出的似乎不是光,而是能量柱,将十里洋场装点得璀璨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很多年前,听广播上讲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英雄事迹。这次在下层广场、在地下通道、在繁华的街道,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英雄集体。笔挺威严的军人身影,倒是给这个繁华得有点不真实的地段增加了另外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七点左右,伴随着Z2的缓缓启动,告别了上海这个几次皆来去匆匆、未及细看的城市。前方,是一座呆了五年多的北方都市,一个除了家乡以外呆得最久的地方,一个呆得越久越感觉迷失的地方。

江南七日谈 - 嘉兴篇

  由于这几天连续转战,每晚为了上网查询信息、安排第二天的行程,比较劳累。再加上东栅古镇阿姨家的房间睡得也实在舒服,因此29号的早上睡了个懒觉,直到阳光穿过厚厚的窗帘落在红色的木地板上,才挣扎着爬起来。

  乌镇是个小地方,从这里虽然有直达嘉兴的公车,但是乘客没有坐满,司机是不愿意出发的。在车站和路上总共差不多花费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总算再次与木耳在拥挤的车站大门口会师。

  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辖嘉善、海盐两个县以及平湖、海宁、桐乡三个个市(县级市)。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弘一法师李叔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余华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有人统计过截至一九九七年,嘉兴籍和在嘉兴求过学的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达三十九人,其中包括了象陈省身、黄昆和徐匡迪这样如雷贯耳的大家。

  对我而言,嘉兴完全是木耳的地盘,所以这天就只带了两条腿,把脑袋放在肩上休息,一切听任地主的安排。

  首先,在市区里面解决了肚子里的油水问题。


南湖菱、狮子头和香菇卤蛋

  接着,去南湖风景区游荡了一下午。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主要景点包括会景园、湖心岛、南湖革命纪念馆、四季园、英雄园、揽秀园、壕股塔、小瀛洲、放鹤洲、鸳湖生态绿洲等。

  这次主要的目的地在于湖心岛。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十七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一五四八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湖心岛上的烟雨楼

  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取名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烟雨楼远眺南湖

  楼前悬挂着董必武老先生的亲迹-“烟雨楼”匾额,楼上大厅则有“分烟话雨”四字高挂于上,意趣盎然,楼下正厅的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也出自董老先生之手。楼中有众多名流大家的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乾隆六下江南,多次登烟雨楼,一再赋诗,备致赞赏,曾亲画烟雨楼图。


所谓“嘉兴南湖上的一支游船”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时,由于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骚扰,会议随后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中。今天,在烟雨楼正前方的湖心岛旁,停留着后来仿制的会议画舫。

  为了铭记这段伟大的历史,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1991年7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嘉兴市集资在湖滨建成了一座由镰刀、锤子形组成的纪念性建筑物——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从湖心岛上下来后,趁着闭馆前的匆匆半小时,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了一番新馆。也许是从小就受到太多我党历史的教育,对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些熟视无睹的感觉,离开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脑海中留下的唯一印象,即是二楼出口处,一墙高的牌匾上大书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记忆深刻不为字个头的巨大,不为字颜色的鲜艳夺目,而是它一下触发了若干年前记忆:在某堂小学历史课里,讲台上柔声细语的美女老师正循循善诱地引导台下一双双天真稚嫩、尚不知革命为何物的眼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怎么样了呢?”“噫,对了,就焕然一新了!……”


刚开业不久的仿古区里的饭馆:嘉兴黄酒和当地小吃

  出了南湖,天色已经暗下来。在地主的引领下,马不停蹄地依次参观了破败的前修道院、被保护起来的仿古但破烂不堪的街道以及新建的仿古休闲商业区。在新商业区吃了顿晚饭、喝了瓶嘉兴黄酒、抽了几根烟、结识了几个木耳的朋友并于五芳斋买了几个嘉兴特色粽子之后,披着嘉兴繁华的夜色,踏上了前往杭州的列车……

江南七日谈 - 乌镇篇

  28日早上,从周庄出发,转经吴江车站,到了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俗称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对于乌镇的来历,传说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并葬于此。人们为纪念这位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约有七千年。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到唐代时,即为小镇,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建镇历史。


吊脚的木阁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这里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虽然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这里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但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除了水乡风貌,还有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众多景点。


水乡,依旧是当今乌镇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乌镇也是江南历史文化重镇,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六十四名进士、一百六十一名举人,茅盾、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而茅盾故居,则坐落在乌镇东栅观前街十七号那朱红的大门与漆黑的院墙里。在故居狭窄街道的对面,就是高悬着“林家铺子”商号的店面。


江南社戏

  从售票处旁边进入东栅,脚下的青石板路、河道旁的木围栏、头顶的小青瓦,江南气息扑面而来。河道北面多是民居,南面大部分都是小店铺和旅游景点。沿着河道南岸大约两百米,即使一片乌镇小吃店。绿荷坊的荷叶粉蒸肉肥而不腻,荷叶的清香沁人心脾。店主小姑娘是个标志的江南美女,店内有不少和明星的合影,有这般资质还留守路边小店倒是实属难得。前行数步在小桥处右拐,是另一售卖米酒的小店,品尝了一下远近闻名的“三白酒”,和小时候老妈做的醪糟很像,不过更加香甜醇厚。
  再往前不远是个石板广场,广场正前方是条小河,河上停泊一条大船,穿上一群壮士在表演刀枪棍棒等杂耍。虽然观众不多,但表演者依然专注而卖力,据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社戏。石板广场的尾端,是一家小吃面馆,点了土鸡面和嘉兴臭豆腐,面条细腻有弹性、面汤伴着鸡肉的香味倒是比较合胃口。


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版

  继续往前就是逢源双桥,这座桥在乌镇东大街的最东端,桥下是个严丝合缝的水栅。绕过该桥就是河道的北岸,北岸基本上都是民居和各种纪念、博物馆。由于时间所限,主要参观了江南木雕馆和宏源泰染坊。乌镇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在染坊纪念馆,从纹样设计、花稿刻制、涂花版、拷花、染色、晒干等工序全部有详细的介绍的陈列。在染坊的院子里,高高的竹竿上悬挂着长长的布匹,展示着几百年前这里繁忙的景象。染坊的对面,是个空旷的大厅,除了角落里嗡嗡作响的一台换气风扇,一台旧时的手工织布机静静地立在大厅中央。


旧时的织布机

  沿着河道北岸狭窄而悠长的街道出了东栅,夜幕已经降临,简单吃过晚饭,前往西栅欣赏夜景。西栅比东栅开发的得更彻底,管理更现代化,当然人造的痕迹也就更加明显。西栅夜场的门票只要四十元,还包括了来回两次轮渡。这里经过系统规划和开发,到处灯红酒绿、树影婆娑,但所有的饭馆、客栈全部是专职人员商业化经营,对希望寻找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游客而言不免感到有些失望。当地人对西栅的开发方式也颇为不屑,觉得这种人工刻意建造的东西“这不是骗人家游客吗?”。

别人拍的乌镇古邮局

  不过这里有间仿古风格的乌镇邮局,并且依然还在运转,你可以在这里购买刻画江南水乡的信片,写上祝福鼓励的话语,盖上古邮局的邮戳,寄给远方的朋友。自从刚上大学那会起,似乎很多年都没邮寄过明信片了,提笔想了好久才写下一些文字给远方的亲友送出几句问候。

  西栅除了用精心设计的五彩灯光将小桥、流水、木板民居映照得别致浪漫,在人文氛围方面也考虑得周全。其间专门开辟了一大块空地,选定一面陈旧的屋墙,其上挂一块小小的萤幕,然后在十几米远的地方架上胶片放映机,为游客重温童年时看“坝坝电影”的回忆。在我抵达这个露天电影广场的时候,十几个游客正稀稀落落地拉着长条木板凳围坐在放映机两边,而黑墙上悬挂着的萤幕里,机智英勇的敌后武工队正打得鬼子们四下狼狈逃窜……

  坐上回程的渡船,走出这片色彩斑斓的水乡。夜已深,人已静,心却依旧未得安宁……

江南七日谈 - 周庄篇

  从苏州车站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以抵达周庄。现在进入周庄古镇需要收费,一百块钱一个人。苏州车站就有售票,在这里买票的话从苏州到周庄的二十块钱长途汽车费用就包含在门票里,还是比较划算。虽然网上流传有各种逃票方法,但作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还是在车站直接买了门票。
  
  27号中午的时候到了周庄车站,联系上小桥人家,她们直接派了一个摩托过来接。沿途经过不少周庄人现在居住的地方(所谓的新镇),和一个典型的小城镇没有什么区别,除了酒店旅馆的数目多了一点。到达小桥人家客栈,可以洗澡、可以上网、价格也不贵,感觉很满意。稍事停顿,将一切收拾妥当之后,带上地图只身前往古镇……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百度百科

  现在的周庄古镇,主要是由沿着南北走向的南北市河、东西走向的后港河与中市河这三河两岸的明清民居、石拱桥构筑起来的。有名的大户人家故居有沈厅和张厅;三河上的小桥包括南北市河上的全功桥、双桥、富安桥和隆兴桥,后港河上的福洪桥、青龙桥和太平桥,中市河上的贞丰桥、普庆桥、蚬园桥和梯云桥。周庄的最南端,是宋代周迪功郎捐地修建的全福讲寺,寺庙南端直通广袤的南湖。

  27号这天虽是周末,但由于大假调休,游人比寻常少了许多,得以有机会体验一下水乡古镇的寂静。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小河两岸,路旁低矮的明清古民居里是各式的纪念品商店,还有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店。

夕照下的古镇,很清幽

蓝天、白云、绿枝、水巷、泛舟、青瓦、灰墙、大红灯笼与远处的拱桥

所谓小桥、流水、人家

  流水、小桥,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对当地人,则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通向世界的要道、是骨子里流淌着的精神气质的一部分。不过这些精神气质对现代年轻人而言除了偶尔作为旅途的风景,也剩不下多少吸引力了。在游船上划桨的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当地中年妇女,连在一酒家里面碰到的助兴卖唱的都不能称之为“歌女”,应该叫“歌奶奶”了。若干年后,船夫、歌女这些浪漫、引人遐想的角色很快从当地劳动力中消失,到时候会不会成立职业技术学校来教育新一代的年轻人怎么为游人划船、怎么给远方来的客人唱曲助兴?


水乡游客

垂柳点缀下灯红酒绿的周庄夜色

  闲逛了大半天,双桥附近的小吃店美味的豆腐脑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该补充粮草的时候了。古戏台外面的一家饭馆飘出的香味抓住了饥饿的胃,临河的木桌则吸引住了渴求放松的心。落定入座,秋夜的微风送来河水的凉意,周到的服务和美味的佳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周庄美食:万三蹄、阿婆菜、阿婆茶
  
  [万三蹄,俗称蹄髈,以猪后腿为原料,佐以红元酱油、茴香、姜片、黄酒、红糖等调料,加水放人铁锅或沙锅,昼夜文火煮焖即成。盛于浅口瓷碟,酱赤饱满,香气蒸腾,食之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相传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故得名“万三蹄”。平常百姓家过年过节、逢喜设宴,亦以蹄髂为贵重礼仪菜肴,所谓“蹄子八样头”,是旧时人家规格最高的菜谱。]

万三肉片面

  回到小桥人家,倒头既入梦乡……

  第二日一早,趁着古镇检票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溜进尚未苏醒的水乡。古镇安静得甚至可以听见河道中潺潺的流水声,清新的日光透过树叶在石板路上印出稀疏的斑点,河畔是三三两两做淘洗的周庄人,以及支着画架写生的艺术家。这,是这个千年古镇在日复一日流逝着的时光中,最本真的一部分,是她自我存在的方式。

  转身走进空旷的全福讲寺,寂静的庙宇里坐立着寂寞的神佛。投射到寺庙里明媚的日光,开始为纹丝不动的建筑注入活力;微风吹过晃动的垂柳,让人稍感生机的存在;远处南湖上星星点点的波光,也许正是来自众神的旨意。



全福讲寺里空荡的庙宇


寺里的许愿树

  周庄的现代史适合一个叫“陈逸飞”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周庄是在陈逸飞的“双桥”在1985年被美国石油大亨送给邓小平之后闻名于世的,陈也因此北称为“周庄的发现者”。逸飞将周庄介绍给了世界,周庄人民也把陈老先生当作自己的恩人,不仅在双桥边上立碑、著文,还在古镇开设了专门的陈逸飞纪念馆-逸飞之家,供后人瞻仰。


陈逸飞画作:双桥

  逸飞之家修建在双桥附近,从双桥东面继续往北,有一个很大的古戏台,台上的艺术家正在表演传统戏曲,台下观众虽然不多,但是演员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唱腔都毫不含糊。

   另有几处值得介绍的人文风景就在双桥往西的那条后港两旁,包括背面的古镇壁照、周庄博物馆和南面的渔家生活馆和迷楼。周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周庄的历史,发 掘出土的一些文物,和周庄相关的影视文艺作品和名人大家,另外也收藏了一些锁和钱币的发展历史,倒是比较有趣。渔家生活馆主要介绍江南人靠打鱼为生的风土 人情,而迷楼则是一个很小的酒楼,只不过当年南社发起人柳亚子和朋友经常来此喝酒赋诗,后编结出版诗集《迷楼集》,才得以著名。

   小小的周庄,她呈现给世人的,绝不仅仅只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10/17/2008

江南七日谈 - 苏州篇

  26号一大早抵达上海,在车站南面尝了一回上海小笼包之后,立马赶乘最近一班动车前往苏州与木耳同学汇合。到苏州的时候还不到十点,经过一番折腾,十一点过的时候,总算到了广济桥下的明涵堂国际青年旅舍。

这是旅舍酒吧后门外的一条小河

  明涵堂国际青年旅舍本身靠近山塘附近,而山塘是苏州最近在开发的一个仿古小镇。入夜后,汲上拖鞋,一个人走在清幽的石板路上,任随街旁木板门上挂着的大红灯笼在身后的微风中摇曳,碰到偶有尚未打烊的店家,进去逛逛别致的手工艺品,听听店主的吴侬软语,也别有一番情趣。

  在旅舍收拾停顿,首先打车去观前街,逛了逛苏州的最繁华的步行商业区。除了几个有特色的小吃店外,这里基本和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差不多。不过街道上有不少老远就闻到味道的烤臭豆腐店,在木耳的一再怂恿下,品尝了几块,豆腐在经过诸多工序后,只剩下烧烤和佐料的味道,谈不上什么好吃不好吃。

  午饭选在五芳斋的观前分店,对面就是有名的得月楼。江浙一带的小吃基本都以甜为主,点了网上推荐的闷肉面,感觉一般。


拙政园入园不远的花圃

  饭后步行十几分钟,到了拙政园,号称中国园林的精华所在之地。也许北京的皇家林园见多了,除了更加精致外,没觉得这里多精华,毕竟这只是私家园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江南的园林因为精致,景点比较密集,移走几步或者转一个角度,就到了另外一个景点所在;而同一个景点,挪挪脚步、换换角度,感觉都不太一样,正所谓“小小天地却大有乾坤”。另外,园林的面积不大,但是垂柳、山丘、花圃、荷塘、翠竹、小桥、流水、亭台轩榭,能够想像得到的园林元素,这里基本都具备了,所以要说精华,倒也不算为过。


长亭、垂柳、荷塘与小石路

  从拙政园出来,也就没了去狮子林、虎丘、留园的兴致,于是直接赶往下一站:寒山寺。


寒山寺的普明宝塔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如今大部分人知道寒山寺,多半都是因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张继当年进京赶考落第,归途中夜泊枫桥、闻钟声有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从飞檐上掉下来的钱币

  据说如果站在塔底,将钱币扔往普明宝塔的飞檐上,如果不掉下来,则表明佛主接纳你的功德,以后的道路上将会得到他老人家的庇护。不少人都乐于去尝试用这种方式捐献一下功德,但是由于飞檐比较陡峭,掉下来的居多。

  寺内有口两人高的大钟,据说每到新年,该钟敲响的一百零八个声音,会传边姑苏城的每一个角落。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一百零八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一百零八,敲钟这么多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一百零八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的新年前夜,都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聆听钟声,以此洗涤心灵的尘埃,探寻心中那片净土……

  从寒山寺后门出来,我们尝试着去寻找枫桥,路上遇到一个知晓天机的算命老先生。在下自认资质平庸,无法参透来之上苍至高的命运暗示,继续行程。到达枫桥时,已快闭门歇业,固执的保安执意不让我们走远,只得在门外远远地瞄了一眼。这一转身,恐怕即是永别……



同里红与松鼠桂鱼

  穿越半个苏州城,回到观前街的松鹤楼。日子似乎不错,有人正在举行盛大的婚礼。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打开本地”百日陈酿“-同里红,就着苏州招牌菜-”松鼠桂鱼“,庆贺与木耳同学十年情谊,顺祝偶遇新人白头偕老!

后记:这次苏州行时间紧凑了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另外几个园林,还可以去看看苏州的工业园区,因这个园区高速发展提供的经济支持已经让苏州在动工修建地铁了。晚上可以考虑去十全街泡吧、或者找个书苑听苏州评弹。如果气温高的话,还可以去太湖边划划船、玩玩水,兴许,还能偶遇姑苏慕容的后人在湖中荡舟采菱……

江南七日谈 - 开篇

  从9月26日到10月2号这七天,利用去年未休的年假作为调节,沿着“北京->上海->苏州->周庄->乌镇->嘉兴->杭州->上海->北京”一线,游走了几个著名的江南古镇和旅游胜地,领略了诗画江南的独特魅力。

  出发前给自己定下几个目标:一、搜寻“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画卷;二、体验富庶江浙背后的风土人情;三、拜会老友以庆贺十载情谊。

  序曲结束,正剧开演……

10/12/2008

一如既往 - Shawn Rolling

  Shawn Rolling何许人?小光头熊汝霖是也!这个英文名字算是华人圈的艺人中,起得最成功的了。不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洋名,而是《一如既往》这首歌。不论从歌词、编曲还是演绎,很久没在华语乐坛见到这么才华横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歌曲了。

  就个人观感来说,能够给人带来相提并论的震撼和触动的,恐怕只有当年第一次听到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飞得更高》,以及许巍在《蓝莲花》中那句劈头盖脑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一如既往》

可曾看见繁花,灼灼原野上,一树欢然绽放
金色微尘里,骄傲着,喧闹着,你必定看见了
那花瓣,默默地,轻舞般零落
可曾听到鸣雁,翩翩天地间,几行随遇而安
风中展开的,是漂泊,是翅膀,也必定听到了
那一声,轻轻地,问家在何方

我沿河而来,泛眼几经秋霜.
脚步倒映水中,支离迷茫.
我随流而去,从未停止歌唱.
旋律仿佛森林,沉静亦激扬.

......

可曾听到鸣雁,翩翩天地间,几行随遇而安
风中展开的,是漂泊,是翅膀,也必定听到了
那一声,轻轻地,问家在何方
可曾记得少年,月色如此清亮,不知为何彷徨
何不配吴钩,纵羁策,踏清秋.应记得那姑娘
颦如黛,笑如弦,宛在水中央

我沿河而来,眨眼几经秋霜.
脚步倒映水中,支离迷茫.
我随流而去,从未停止歌唱.
旋律仿佛森林,沉静亦激扬.

......

10/04/2008

电影日志 - 《画皮》:三个女人一台戏

  一直对恐怖电影不怎么感兴趣,不过听人说新版的《画皮》是打着恐怖片名号的“魔幻爱情文艺片”,所以在今天有机会前往美嘉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她。

  没读过原著,也没看过老版的电影,据说剧情是改了不少:一表人才的少将军王生在一次扫荡山贼的行动中解救了一位妖艳无比但却靠夺食人心来维持不老容颜的狐妖小唯;没想到此妖却因此坠入情网,决心除掉王夫人-佩蓉再取而代之;心思慎密的王夫人无意间识破小唯的身份,并得到旧情人、前任将军庞勇和降妖女侠夏冰的支持;诡计多端的狐妖小唯在害死佩蓉、引得王生自刎后,被夫妻二人真情打动,牺牲自己千年修行,让孤魂鸳鸯重返人间,自己则被打回狐狸原形重新修行……

  在剧情安排上,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那就是醉酒的庞勇回城后的一段回闪:着了魔似的庞勇手持关二哥的青龙偃月大刀,一人单挑数百山贼,将一干乌合之众杀的片甲不留!战斗结束,众将士赶到,面对众人的赞许和责难,庞勇只是死死盯着王生胸前绿色的玉佩,少顷,卸下盔甲武器,撂下一句“我不带你们了”后,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
  干净利落的几分钟,解释了庞勇的来历,但也同时暴露了更多的冲突和悬念。随着剧情的发展,佩蓉在王庞二人中的尴尬以及后来玉佩来历的揭示,消解了悬念,但三人的复杂关系至此也再明晰不过。寥寥数笔,但人物关系交代得清晰明白,剧情张力十足,也为后续情节做好适度铺垫。
  佩蓉与王、庞二人感情纠葛的处理是一大亮色,但作为整部电影主线的王生与小唯、佩蓉二女的周旋则稍显单薄。王生与小唯英雄救美式的相遇对于以后两人感情的铺垫如果还算过得去的话,那在这个相遇面前的王生夫妇的感情铺垫则过于单薄,所以后面王生对佩蓉说“是你不相信我可以做到”时,很难判断他是因为两人感情足以抵抗一切诱惑,还是夫妻的名分和道德礼仪的束缚让他站稳了自己的脚步。最后王生夫妇生死诀别的肝肠寸断,究竟是感情还是责任?王生与小唯的英雄救美、一见钟情也没拍出什么新意,缺乏亮点,旧酒还是装在旧瓶子里。

  一个老套的不能再老套的英雄救美,一个俗不可耐的第三者不成功的插足,一个老的来牙龈都掉光的三角恋,据说也骗得不少女性观众当场潸然泪下。不知是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忙着建设物质上的小康,太缺乏真情,还是我们的女性同胞在韩剧的熏陶下,彪泪的心理阀值已降得太低。

  要说剧中的表演,陈坤过于单薄,撑不起在娇妻和妖女之间的周旋与内心挣扎、以及最后生死诀别时的肝肠寸断,尚需岁月的积累和沉淀;甑子丹功夫倒是不错,但表演太过流于表面,在表现忧郁、幽默以及与旧情人重逢的尴尬时都比较生硬,很难表现出一个经历坎坷但有情有义的男人应有的沧桑、洒脱与豪迈,不过这似乎是香港所有凭真功夫打天下的武打明星的通病,文武双全的要求还是苛刻了点;蜥蜴精除了造型别致、隐身功夫的神出鬼没、吞吃蚊子时长长的舌头外,自己的表演似乎并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不过由于角色所限,加上另外五人都是成名已久的大明星,这样的结果也不算意外。
  而在三个女星中,周迅无疑是最值得称道的,造型气质十分惊艳,表演充满灵气,将一个外表清新脱俗、妩媚动人,内心则诡谲残暴、妖艳无比的狐妖演绎的恰到好处。赵薇同学的表演倒是有不少进步,深爱自己丈夫的将军夫人形象可圈可点,但是依然给人感觉沉稳有余而细腻不足;赵同学还是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戏路,对演技多加雕琢。想比较赵周二人,孙俪的角色发挥空间就少了一些,不过她的插科打诨还是赢得了观众的不少笑声,“降魔者”这个角色的敢爱敢恨、俏皮可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的灯光、构图、摄影和后期制作都是很值得称道的,怎么称道法,还是自己去影院体会一番比较恰当。另外,如果将王生梦境中小唯的片段剪辑起来做成预告片,影院男性观众的上座率应该会提高不少。

  贴几张mtime上的剧照:





  这是一台三个女人的戏剧,以佩蓉和王、庞二人的三角恋作为出发点,妖女小唯的出现考验并牢固了王生夫妇的感情,同时也引来“降魔者”夏冰姑娘,解决了沧桑漂泊的庞大侠的个人问题,而最后的小唯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千年道行,也失去了真正能相伴左右的蜥蜴小帅哥。所以,这部电影的中心主角是赵薇同学饰演的佩蓉一角;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妖魔鬼怪要想插足人类的感情世界,最后会死的很难看的;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佩蓉是真正的问题制造者,而狐妖的出现,是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

  这也是一部标志着中国走向“大国”的历史性作品:在斗妖的关键时刻,夏冰姑娘终于拔出“驱魔杖”干掉一切不和谐分子,最后“降魔者”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能拔出来么?因为“我心中不再有仇恨”!不再有仇恨,那现在她心里是什么呢?那定然是人世间伟大的“爱”了,有“爱”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区区“驱魔杖”算老几?一想到这层境界,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因为有两个词汇不断在我脑中萦绕盘旋:“普世价值”,“输出价值观”!欧野:我朝输出价值观了,我朝大国了!

  走出影院,仰望天空,在模糊的视线里,我发现,深邃的苍穹下祥云浮现,和谐的星火终将燎亮整个宇宙……